論語:無慾則剛

孔子回答說:“其實所謂的慾望,並不見得就是指貪愛錢財。簡單的說,凡是沒有明辨是非就一味和別人爭、想勝過別人的私心就算是‘欲’。申棖雖然性格正直,但他卻逞強爭勝,往往流於感情用事,這就是一種‘欲’啊!像他這樣的人,怎麼可以稱的上是剛強不屈呢?”

明慧網

古人論“勇”

“勇”不是一味的輕生好鬥,而是與道德修養密切相關的。孔子承認他的學生子路比較勇敢,但也教導他有勇更要有義,沒有是非觀念的“勇”是不足取的,見利忘義或“見義不為”,都談不上真正的“勇”。符合道義的“勇”是中華民族自古就非常推崇的一種傳統美德。

明慧網

古人論敦親

“哀哀父母,生我劬勞”,可憐的父母啊,生我養我是多麼辛勞。這是《詩經•小雅•蓼莪》中專門抒發兒子對父母懷念之情的詩句,反復敘述了當年父母怎樣勞苦的撫愛關懷子女,而今,父母老了,怎樣才能報答二老的恩情呢?

明慧網

古人論勤儉

人想過好日子本無可厚非,但是過於奢華是不可取的,而且人對物慾的追求是無止境的。商紂王用了一雙象牙筷子,他的臣子就要逃走,原因是他看到了紂王的貪慾一發將不可遏止。所以,節儉有助於抑制過份的慾望,是做人的一種美德。

明慧網

古人論貴和

貴和就是在人際交往中崇尚和氣、和睦、團結友善。在中國傳統文化中,關於“和”的內涵十分豐富,人與人之間、國與國之間要講“和”;人與自然之間也要講“和”。“

明慧網

孔子論君子

孔子說:“君子容易侍奉而難以討好:不以正道來討好,君子不會高興;小人難以侍奉卻容易討好:只要是討好,即使是歪門邪道,小人也很受用。任用下屬時,君子能量才而用,小人則求全責備。”

明慧網

古人論持節

持節就是保持氣節。氣節是指志氣和節操,是一種高尚的人格品質,表現為堅持正義,在強大的壓力面前也不屈服的頑強精神。孔子所謂“歲寒,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”,就是借讚美松柏凌霜而傲然獨立的資質,來歌頌堅貞不屈的人格

明慧網

古人論改過

人不可能沒有錯誤,重要的是能夠及時改正。唐太宗是歷史上最善於聽取意見、及時改過的政治家之一。他在追懷魏徵時說的話流傳千古:“以銅為鏡,可以正衣冠;以古為鏡,可以知興替,以人為鏡,可以明得失”。

明慧網

古人論知恥

知恥就是有羞恥之心。孔子曾讚賞“行己有恥”的士大夫精神,他還說,“知恥近乎勇”。一個人有了羞恥之心,才能臨財不貪,臨難不屈;才能謙和退讓,取捨有度。無論是個人修養,還是民族氣節,知恥都是良知的先導。

明慧網

傳統道德:厚仁

仁是中華傳統文化中儒家思想的核心。仁所涵蓋的內容十分廣泛,其核心是“愛人”,即倡導人與人之間的親善關係。孔子認為,自上而下都能仁愛遵禮,整個社會才會和睦,人民才能安居樂業。孔子一再強調,踐行“仁德”不是能力問題,而是態度問題。

明慧網

專題
明慧教室
明慧學校學習單
海外教材
明慧學校教案
我們的希望樹
每月交流主題
明慧荳荳幼兒教案
神傳文化
弟子規
作文淺談
精選文章
為什麼介之推不姓介? (2010/4/15)
動手做紙蓮花 (2006/8/21)
有趣的視覺效果:會動的圖片!(2006/5/2)
動動腦時間:火柴棒遊戲(2004/10/11)
[category_word]

第9頁 共10頁 [ 1 2 3 4 5 6 7 8 9 10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