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
柯(ㄎㄜ)。
【歷史來源】
1、源出姜姓。齊國姜太公之裔孫有被封於柯邑〈今山東省東阿縣西南〉,其子孫遂以邑為氏。
2、出自於姬姓。春秋時,吳王之子有名柯虜者,其支庶子孫便以其名為氏,遂成柯氏。
3、出外族之改姓。如:北朝後魏鮮卑族柯拔氏改為漢姓柯姓。
【郡望】
濟陽郡:治所在濟陽,轄境相當今河南蘭考東,山東東明南;晉惠帝時分陳留郡之一部而置,南渡後廢,故地在今河南省蘭考縣一帶。
【歷史人物】柯九思
柯九思(西元1290∼1343年),元代人,專精文物鑒藏及書畫,是其中的佼佼者。字敬仲,號丹丘生,別號五雲閣吏。浙江仙居人。幼年從父讀書,承家學,愛好書畫,聰穎絕倫,被視為神童。及長,能詩善畫,墨竹師法文同,為湖州竹派的繼承者,有《清閟閣墨竹 圖》、《雙竹圖》傳世。
柯九思出生在群山簇擁、碧溪環繞的今仙居縣田市鎮柯思□村。也許是自幼飲神龍瀑之甘泉,受括蒼山秀靈之氣熏陶之故,長大後,柯九思才華橫溢,藝冠畫壇,成為元代著名書畫家。
他任典瑞院都事(正七品,掌管瑞寶和禮用玉器)時,以善於鑒定書畫與鼎彝等古代器物,為文宗皇帝所賞識,特授奎章閣學士院鑒書博士(正五品),凡內府所藏古器物、法書、名畫,均命柯氏鑒定。有的經其鑒定後收入內府,如王獻之《鴨頭丸帖》、蘇軾《寒食帖》等法書。
皇帝對柯九思頗信任,為讓他能自由出入禁中,皇帝特「賜牙章得通籍禁署」,與奎章閣侍書學士虞集一起常侍皇帝左右。柯作畫,虞題詩,「寵顧日隆」。虞集寄詞柯九思的長短句《風人松》中提到的「晚值金鑾殿」、「花裡停驂」、「書詔許傳宮燭」就是當時的一種實錄。後因朝中官僚的嫉忌及文宗去世,柯九思束裝南歸,退居吳下,流寓松江(今屬上海市)姻脂橋。
柯九思集詩人、詞家、金石鑒賞家於一身。然而,柯九思最擅長的還是書和畫,素有詩、書、畫三絕之稱。
他尤善畫墨竹,發展了墨竹畫鼻祖文同的畫法,別開生面將中國古代的書法融於畫法之中,「寫干用篆法,枝用草書法,寫葉用八分或用魯公(即顏真卿)撇筆法」,這是卓越而獨特的創造。柯九思筆下的墨竹「各具姿態,曲盡生意」,新竹拔地而起,枝茂葉盛,欣欣向榮;老竹稍稍倚斜,枝葉扶疏,勁節健骨;幼竹奮發向上,稚葉初長,充滿朝氣。
至正三年 (1343)十月,柯九思暴卒於蘇州,年僅五十四歲。
相關文章
- 《百家姓》(41-3):支 (2010年4月30日)
- 《百家姓》(41-2):萬 (2010年4月28日)
- 《百家姓》(41-1):虞 (2010年4月26日)
- 《百家姓》(40-4):霍 (2010年4月24日)
- 《百家姓》(40-3):凌 (2010年4月22日)
- 《百家姓》(40-2):胡 (2010年4月20日)
- 《百家姓》(40-1):樊 (2010年4月18日)
- 《百家姓》(39-4):田 (2010年4月16日)
- 《百家姓》(39-3):蔡 (2010年4月14日)
- 《百家姓》(39-2):夏 (2010年4月12日)
- 《百家姓》(39-1):高 (2010年4月10日)
- 《百家姓》(38-4):駱 (2010年4月8日)
- 《百家姓》(38-3):邱 (2010年4月6日)
- 《百家姓》(38-2):徐 (2010年4月4日)
- 《百家姓》(38-1):鐘 (2010年4月2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