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->歷史典故

《百家姓》(39-1):高

文/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

【明慧學校】

高(ㄍㄠ)。

【歷史來源】

1、出自於姜姓。相傳炎帝神農氏生在姜水,以姜為姓。炎帝17世孫伯夷輔佐大禹治水有功,受封呂侯,子孫因此亦以呂為氏。呂侯伯夷第37代孫姜尚,即姜太公,又名呂尚、呂望,輔佐周文王、武王滅商立周,受封於齊國。齊國傳至太公8世孫文公姜赤,文公次子受封於高邑,稱公子高。其子孫便以封邑為氏。成為當今高姓族群中最龐大的一支。

2、以王父字為氏。根據《通志.氏族略》所載,齊惠公的一個兒子叫公子祁,字子高,其後裔也為高氏,也為山東高氏。齊惠公是齊桓公小白與姬妾少衛姬所生的兒子,當了10年齊國國君。

3、出自他族或他姓改姓賜姓。少數民族姓氏改人高姓。南北朝時期,北魏孝文帝實行改革,推行漢化政策。其中一項措施就是改北方胡人複姓為漢族單姓。這一時期,鮮卑族的是婁(樓)氏改姓高氏。而以高字開頭的兩個字的複姓,後期有改單姓高。例如:高車氏、高東氏、高堂氏、高陽氏、高陵氏等。

【郡望】

1、渤海郡:西漢時置郡,治所在浮陽(今河北省滄州)。此支高氏,其開基始祖為東漢太守渤海太守高洪。

2、漁陽郡:戰國燕將秦開擊退東胡後置郡,治所在今北京市密雲縣西南。以漁水之陽得名。 高隱、高瞻之後。

【堂號】

1、厚余堂:孔子弟子高柴,做費城宰(今之縣長)。孔子評他:「柴也愚」。朱熹注「愚是知不足而後知有餘」。《辭海》:愚,純樸也。由是,高姓後代以「厚余」作為高姓的堂號。

2、渤海堂:唐朝時高固、高崇文都被封為渤海郡王;北齊高歡被封為渤海王。

3、高姓的主要堂號還有 「漁陽堂」、「遼東堂」、「廣陵堂」、「河南堂」、「有繼堂」、「供侯堂」等。

【歷史人物】

高漸離

高漸離,春秋戰國時代的人。是荊軻的好友,擅長擊築(古代的一種樂器,是古代的一種擊弦樂器,頸細肩圓,中空,十三弦),荊軻入秦之時,他和荊軻斗酒,在易水之濱為他擊築送行。荊軻死了之後,他隱姓埋名,藏在宋子這個地方,給別人當幫傭。

有一次,他家主人宴客,酒酣時有客人擊築助興。高漸離聽到築樂,勾起了無限心思,高漸離向其他的僕人評論演奏者技藝的長短。有人把高漸離的話告訴主人,說:「那個庸工懂得音樂,私下說是道非的。」他的主人聽到之後,於是令他表演一番。高漸離技驚四座。

不多久,遠近的人都知道宋子縣有這麼一位音樂大師,消息傳到了秦始皇那裡,於是秦始皇傳他進宮表演,高漸離答應了。有人告訴秦始皇他是高漸離,秦始皇因喜歡他擊築,特別赦免了他的死罪,但是薰瞎了他的眼睛,讓他擊築。秦始皇沒有一次不說好的。高漸離漸漸地更加接近秦始皇。

高漸離的築,是樂器,也是武器。高漸離在築的中空灌鉛,使築既是樂器又成為武器。在秦始皇聽擊築著迷不留意時,高漸離奮起用灌鉛的築擊打秦王。但高漸離並沒有成功,被秦始皇所殺。

從此,秦王再也不敢接近從前六諸侯國的人了。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