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->歷史典故

《百家姓》(12-1):奚

文/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

【明慧學校】

奚 (ㄒㄧ )。

【歷史來源】

奚姓源出有二:
1、出自於任姓。起源是在夏,也是黃帝的後裔-奚仲之後,以地名為姓。根據《古今姓氏書辨證》記載:「奚姓出自任姓,夏車正奚仲之後,以王父子字為氏。」奚姓的始祖是禺陽。禺陽是黃帝25個孩子當中的一位,受封在任地(今山東省濟寧),便把姓改為任。禺陽的子孫名仲,居住在夏王朝管轄區的奚地(河北省承德一帶),歷史上稱奚仲。黃帝的後代奚仲出任夏朝的車正(掌管車輛的官職),奚仲本身據說也是車輛的發明者,車正這個官職十分重要,古代只有貴族才能夠坐車,因此,這個官職,只有王族可以掌握。奚仲因功被封於「奚」,因此,奚仲的子孫後代就以封邑的名中的「奚」為姓,稱為奚氏。

2、出自於北方少數民族。根據《路史》載:鮮卑族拓跋氏之後有奚氏。而又根據《魏書•官氏志》記載:「薄奚氏、達奚氏均為改奚氏。」

【郡望】

1、譙郡:根據《姓源》記載:「夏車正奚仲遷於邱,其後遂稱奚氏」。望出譙國。東漢末建安析沛國之一部置郡,治譙縣,現今在安徽省亳州市。隋唐為亳州譙郡。
2、北海郡:漢置北海郡,治營陵(今山東省昌樂東南)。隋唐北海郡即青州,治益都。治今山東省濰坊等地,漢唐都在北海郡境。

【堂號】

奚姓的主要堂號有:「禮耕堂」等。

【歷史人物】

奚氏父子

南唐時期的徽墨,是奚超、奚廷父子所創製的。唐未,由於藩鎮之亂,連年征戰,奚超一家由河北易水(今易縣)南遷,逃至歙州,因當地多松,又有清泉可供製墨,所以便定居下來。奚氏父子重操制墨舊業,用皖南的古松為原料,再改進了搗松、和膠等技術,終於創製出香味濃郁、經久不褪且「豐肌膩理,光澤如漆」的佳墨,被喜愛書法和繪畫的李煜視為珍寶。於是,命奚廷為「墨務官」,並賜姓李,奚氏全家從此變為李姓。李廷(奚廷)成為古今墨家的宗師。李墨頓時名揚天下,當時有「千金易得,李墨難求」之說。宋善和三年(西元1121年)歙州更名為徽州,李墨及其它各家之墨,統稱為「徽墨」。

用黑芝麻、百花蜜調製的脫殼「徽墨酥」是皖南當地傳統的特產,它看起來像書房好墨,嘗起來甜醇香酥。這「徽墨酥」的來歷,有一段驚險的故事。相傳唐朝末年,中原連年戰亂,河北有位制墨高手名叫奚廷,來到了江南。當時皇帝李煜愛好舞文弄墨,對筆墨之類非常講究,他把奚廷請來,安排在徽州造墨。不久,北宋趙匡胤統一北方,滅了南唐,李煜被北遷到汴京。李煜看到書房缺墨了,派人去徽州取墨。李煜王府中的總管是宋朝派的,知道李煜私取貢物,想準備取得其罪犯天條的「物證」。奚廷這時也非常為難,但墨坊裡有宋朝的督貢官,如果讓來人空手而回,又對不起老主人李煜。此時,對面新開的糕餅店傳來陣陣香味,那新搗的「黑麻餡」和墨坊裡的「墨料」一模一樣,他心中有了主意。奚廷取來「墨模」,借了黑麻餡,印了「墨錠」交給來人帶走。後來,李煜逃過一劫,而徽墨酥的香味,也飄揚在汴京了。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