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
雲 (ㄩㄣˊ)。
【歷史來源】
1、出自於妘姓。是黃帝的子孫-顓頊的後代,以祖號為氏。根據《路史》所記載,顓頊的後裔-祝融,是雲姓的始祖。祝融在帝嚳時是當火正,也就是管理用火的官員。祝融之後受封在鄆羅地,號為妘子,後代的子孫便以國名為姓氏。之後妘氏便分支,於是決定去掉女字旁而改為雲姓。
註:古代的雲姓與現代雲姓不同。雲姓出自縉雲氏之後今合而為雲。
2、出自於縉雲氏,是黃帝時夏官之後,以官名為姓氏。是依據《姓苑》「縉雲氏之後」所命姓氏。後來又根據《姓氏考略》的資料記載,縉雲氏是雲氏的始祖。根據考證,他是比祝融還要更早的黃帝時期的人,也是以官名為姓氏。縉雲,在黃帝時的一種官名,黃帝以雲名官,分別管理一年四季之事,其中夏官的官名就叫做縉雲氏。他的後代子孫便以縉雲兩個字,當作自己家族的姓氏,一直流傳到後來,便去掉縉字簡稱為雲氏。
3、出自少數民族改姓:
(1)代北有複姓有悉雲氏,之後去掉悉,簡稱為雲氏。
(2)根據《魏書•官氏志》記載,北魏時鮮卑族有複姓-牒雲氏,後來都改姓雲。
【郡望】
1、琅玡郡:根據《姓氏考略》記載:雲姓出自「縉雲氏之後,望出琅玡,河南。」春秋齊有琅玡邑,在今山東膠縣南琅玡台西北。有越王勾踐遷都至此之說。秦在此置琅玡縣,並以之為琅玡郡治所。郡境為山東半島東南部。漢治東武(今諸城)。東漢琅玡國改治開陽(今臨沂北)。北魏治即丘(今臨沂東南)。隋唐有沂州琅玡郡。從魏晉琅玡國起,琅玡台及秦琅玡郡治均不屬琅玡郡(國)。
2、河南郡:漢高帝時置河南郡,即秦三川郡地,治雒陽(在今河南省洛陽市一帶)。隋有豫州河南郡,唐為洛州河南府,轄境都遠小於漢河南郡。元為路,明為府。
【堂號】
琅玡堂 為雲姓郡望堂號。
【歷史人物】
雲定興
雲定興,隋代人,以善制器仗,並曾任朝廷的大將軍。在大業十一年,李世民應募入伍,就隸屬在雲定興的部隊裡。當時,雲定興知道李世民是太原太守李淵的兒子,非常賞識他。這年八月,當隋煬帝帶著千乘萬騎在北方邊塞巡視時,突厥始畢可汗帶領了數十萬騎兵來突襲。在雁門一帶有41座城,而突厥兵竟已攻佔了39座,此時隋煬帝也被困在雁門關內,城中糧食盡缺,而軍隊節節敗退,情勢相當危急。因此,在此危急之勢,煬帝便採用了隨行臣子的建議,將徵兵勤王的詔書繫在木頭上,再讓它隨著汾河水流流出了包圍圈,盼能獲得救兵。
當雲定興接到了詔令,正準備出兵,此時,李世民向雲定興獻計說:「北方的突厥之所以敢如此大膽地圍困皇上,想必是認為後面沒有軍隊會去救援。現在是敵眾我寡的險勢,我們應該要把我方的軍隊排成數十里長,並在山野上插滿我方的軍旗,夜晚則四處敲錚擊鼓,讓突厥兵誤以為援軍已到,這樣就可以使突厥在驚慌下而退兵。」
於是,雲定興就採用了李世民的建議,於山野一帶設疑兵,而山野上只見塵土飛揚、旗幟搖擺和不斷傳出人喊馬嘶聲。最後始畢可汗以為中了埋伏,嚇得連夜撤兵逃去,解除了這次隋朝的危機。
相關文章
- 《百家姓》(10-4):章 (2009年8月27日)
- 《百家姓》(10-3):竇 (2009年8月25日)
- 《百家姓》(10-2):水 (2009年8月23日)
- 《百家姓》(10-1):柏 (2009年8月21日)
- 《百家姓》(9-4):喻 (2009年8月19日)
- 《百家姓》(9-3):鄒 (2009年8月17日)
- 《百家姓》(9-2):謝 (2009年8月15日)
- 《百家姓》(9-1):戚 (2009年8月13日)
- 《百家姓》(8-4):姜 (2009年8月11日)
- 《百家姓》(8-3):陶 (2009年8月9日)
- 《百家姓》(8-2):魏 (2009年8月7日)
- 《百家姓》(8-1):金 (2009年8月5日)
- 《百家姓》(7-4):華 (2009年8月3日)
- 《百家姓》(7-3):嚴 (2009年8月1日)
- 《百家姓》(7-2):曹 (2009年7月30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