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->歷史典故

《百家姓》(9-2):謝

文/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

【明慧學校】

謝 (ㄒㄧㄝˋ)。

【歷史來源】

1、出自於任姓,黃帝之後,以國為姓。根據《左傳》和《古今姓氏書辨證》等資料所記載,黃帝的孩子共有25人,得到了12個姓,其中第7姓就是任姓。但任姓卻有10個小國,其中第一個便是謝國。只是後代子孫逃亡散離,便以謝國為姓。
2、源自於姜姓。西周時,周宣王滅謝國後,封其母舅-炎帝之後裔申伯於謝,以謝城為申國都城。西曆前688年,文王滅申國後,申伯的後代子孫便把姜姓改為謝氏。
3、他姓改謝姓。例如先秦時期,姓氏其中有射氏,因為與謝字同音,常常被人寫作謝,後人便以謝為姓氏。另外在《舊唐書》記載,衛州人謝偃本為鮮卑族人,原姓直勒氏,後來改為謝氏。

【郡望】

1、會稽郡:秦朝初置,治所在吳(今江蘇省蘇洲市),東漢時移治所在山陰(浙江省紹興市)。
2、陳留郡:治所在陳留(今河南省開封市陳留鎮)。
3、陳 郡:秦始置郡,西漢時改為淮南國,東漢章和二年改為陳國,治所在陳縣。獻帝時改變郡,隋開皇初廢。
4、馮詡郡:漢武帝太初元年設置同名行政區。三國魏在此置郡,治所在臨晉。

【堂號】

安晉堂:是從謝安的名字來命名。謝安在晉朝時,名望很高,朝廷屢次請他做官,但是謝安卻不想作官。等謝安40歲那年,才當上司馬。而謝安在做官當中,表現出跟其他的百官們有著不同的態度,高風亮節,且拜尚書僕射加後將軍。在淝水之戰中,更是攜其侄謝玄大敗苻堅,使晉朝轉危為安,因此便得此堂號。

【歷史人物】

謝安

謝安,字安石,陳郡陽夏(今河南太康)人,東晉時的宰相。他出身名門士族,年輕的時候,跟王羲之是好朋友,經常在會稽東山遊覽山水,吟詩談文。謝安很注重修養品德,他的思想敏銳,舉止沉著穩定,風度優雅翩翩,喜歡讀書和藝術,才華洋溢,寫得一手好字,在當時的士大夫階層中他的名望很大,大家都認為他是個挺有才幹的人。但是他寧願隱居在東山,不願做官。有人推舉他做官,他上任一個多月,就不想幹了。當時在士大夫中間流傳著一句話:「謝安不出來做官,叫百姓怎麼辦?」到了四十多歲的時候,他才重新出來做官。因為謝安長期隱居在東山,所以後來把他重新出來做官這樣的事稱為「東山再起」。

太元八年(西元383年),前秦百萬大軍南下,想要併吞東晉,城裡處處人心惶惶,謝安卻鎮定自若,冷靜的分派各將領前去抵禦。由於敵軍人數眾多,將領們都沒把握,臨行前謝玄等人特地向謝安詢問對策,謝安只說了一句:「我都已經安排好了!」就絕口不談軍事,只和人下圍棋,一副輕鬆悠閒的模樣。

當晉軍在淝水一役中以寡擊眾、大獲全勝的捷報送到謝安手中,謝安正在與客人下棋。他看完捷報,隨手放在座位旁,不動聲色的繼續下棋。反倒是客人憋不住了,問他戰況如何?謝安只淡淡的說:「沒什麼,孩子們已經打敗敵人了。」直到下完棋,把客人送走以後,謝安才終於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悅,據說他滿室飛舞著,還把木屐上的屐齒都給碰斷了。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