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
竇 (ㄉㄡˋ)。
【歷史來源】
1、出自於姒姓。是夏帝少康之後,根據當地的地名為姓氏。根據《風俗演義》、《新唐書•宰相世系表》、《風俗通》及《尚友錄》等資料所記載,上古時,夏帝太康在位時,荒廢政事,不理民情,沉淪在遊樂及打獵。這時有窮國的人民知道太康要出外打獵,也不能忍受太康的處理民間的態度,於是就在黃河北岸想要阻擋太康回國。這時太康的五個弟弟和他們的母親(即後緡),就到洛水轉彎流進黃河的地方去躲避,等候太康,等了100多天,始終不見太康回來。這時他們被有窮國人發現,便被捉進去。這時,後緡已經懷孕,接近產期,便逃出自竇(洞穴地名),奔歸有仍,生下少康。太康失位後,弟弟中康便繼位;中康死後,子帝相繼位;帝相死後,子少康繼位。由於為了紀念祖上這個歷史事件,少康就給他留居有仍的抒、寵兩個兒子姓竇,便世世代代相傳姓竇。
2、出自於少數民族,被賜改竇氏。根據《通志•氏族略》所記載,有鮮卑族賜姓沒鹿回氏、紇豆陵氏,後魏孝文改為竇氏。
3、出自於戰國時,魏國有竇公,而後代便簡改為竇氏。
【 郡望】
1、扶風郡:後漢漢武帝置右扶風,為三輔之一。治所現在陝西省咸陽市。三國曹魏時改右扶風為扶風郡,治槐裡(今陝西省興平東南)。隋唐扶風郡即岐州。
2、河南郡:漢市帝置河南郡,即秦三川郡地,治雒陽(在今河南省洛陽市一帶)。隋有豫州河南郡,唐為洛州河南府,轄境都遠小於漢河南郡。元為路,明為府。
3、清河郡:漢清河郡治清陽(今河北省清河東南)。東漢清河國治甘陵(今山東省臨清東)。歷代均置。北齊移治武城(今清河西北)。隋治清河,即今清河。隋唐為貝州清河郡。
【堂號】
竇姓的主要堂號有:「世和堂」、「承恩堂」等。
【歷史人物】
竇燕山,名禹鈞,號燕山,五代後晉時幽州人。他自幼喪父,靠母親撫養長大,對於母親很孝順,母親的話從來不敢違逆。可是他為人心術不正,喜歡佔人家便宜,到了30歲還沒有兒子。一晚,他夢見死去的父親勸他說:「你的壞名聲已經傳到天庭上來了,你以後不但不會有兒子,而且還會短命。除非你現在多積陰德、多幫助別人,也許就還有救!」竇燕山醒後,將父親的話謹記在心。
一天,家中的僕人盜用竇燕山的錢財,他竟賣自己的女兒給竇燕山,以償還其所欠的錢。但竇燕山撫養僕人的女兒,等她長大後,便幫她嫁得好人家,使其有好歸宿。又有一年,他到廟裡拈香,無意中撿到黃金二百餘兩,他如數歸還失主。鄉里有窮人要結婚或辦喪事,竇燕山便出錢資助,而每一年的收入,除了伏臘節日的需要外,全部都用來幫助別人。他還在家宅建書院,聚積數千卷書,聘請老師給身世寒微的人教書,供給他們豐厚的衣食,還特地關照貧苦之家,使其生活有所安頓,所以大家都很敬佩他。竇燕山不但是個行善積德之人,也成為家喻戶曉的大善人!
後來,他父親又托夢告訴他說:「現在你積了許多陰德,老天會賜你五個兒子,你的壽命也會延長。」果然,他的妻子連續為他生下五個兒子。竇燕山很重視孩子教育,而且教導有方,他遵照聖賢的教誨來教育子女,嚴格的教他們要孝順父母並知道和睦相處的方法。他五個兒子在竇燕山的教導和熏陶下,個個都有相當高的成就,名聲傳播四方,可見學習的環境和教育的方法,對一個人的學識修養,有很大的影響。
《三字經》中的四句:「竇燕山,有義方,教五子,名俱揚。」雖然只有短短的四語,但竇燕山的事跡,也足以證明「善有善報」、「惡有惡報」的因果報應關係。
相關文章
- 《百家姓》(10-2):水 (2009年8月23日)
- 《百家姓》(10-1):柏 (2009年8月21日)
- 《百家姓》(9-4):喻 (2009年8月19日)
- 《百家姓》(9-3):鄒 (2009年8月17日)
- 《百家姓》(9-2):謝 (2009年8月15日)
- 《百家姓》(9-1):戚 (2009年8月13日)
- 《百家姓》(8-4):姜 (2009年8月11日)
- 《百家姓》(8-3):陶 (2009年8月9日)
- 《百家姓》(8-2):魏 (2009年8月7日)
- 《百家姓》(8-1):金 (2009年8月5日)
- 《百家姓》(7-4):華 (2009年8月3日)
- 《百家姓》(7-3):嚴 (2009年8月1日)
- 《百家姓》(7-2):曹 (2009年7月30日)
- 《百家姓》(7-1):孔 (2009年7月28日)
- 《百家姓》(6-4):張 (2009年7月26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