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->歷史典故

《百家姓》(11-4):葛

文/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

【明慧學校】

(ㄍㄜˇ )。

【歷史來源】

1、出自於嬴姓。是黃帝后裔,以地名為姓。根據《通志•氏族略》和《孟子•滕文 公》記載,黃帝之支庶封於葛,後代子孫便以國名為姓。
2、以部落名當作姓。根據《風俗通》記載,遠古時有個部落,名叫葛天氏(今河南省長葛一帶),其子孫後代便簡稱為葛姓。
3、由洪姓改葛姓而來。根據《姓氏考略》記載,漢時蒲廬,一座葛廬,是洪曩祖的孩子,因為輔佐漢光武帝立下大功,便被封為下邳僮縣侯,廬便被封給弟文,向南渡江,家在句容,就是吳中葛姓所出。
4、出自他族改姓而來:
(1)根據《魏書•官氏志》記載,北魏賀葛氏入中原後,改單姓葛。
(2)清滿洲八旗姓墨勒哲埒氏、格濟勒氏等後均有改姓葛者;赫哲族葛依克勒氏漢姓為葛。

【郡望】

1、頓丘郡:漢置頓丘縣,在今河南清豐西南。晉以此為頓丘郡治所(今河南省清豐西南)。北齊廢頓丘郡。唐五代曾以頓丘為澶州治所。
2、梁國:即梁郡,漢建梁國,治所在淮陽(今河南省商丘南),南朝宋為梁郡,移治下邑(今安徽省碭山)。隋曾以宋州為梁郡,唐為睢陽郡。
3、句容郡:漢武帝元朔元年(西元前128年)置縣。即今江蘇省句容縣。初隸鄣郡,元封元年(西元前109年)改隸丹陽郡。
4、穎川郡:秦滅韓,以所得韓地置穎川郡,在今河南中部,治陽翟(今河南省禹州)。東魏遷治穎陰(後為長社,即今許昌)。隋唐為許州穎川郡。

【堂號】

葛姓的堂號主要有:「清柳堂」、「梁國堂」、「餘慶堂」、「崇德堂」等

【歷史人物】

葛洪

葛洪(西元261~341年),表字稚川,是晉朝丹陽句容(今江蘇省句容縣)人。相傳為油漆工的祖師爺。葛洪的性情平淡,為人質樸寡言,不善辭令,不喜好名利,拒絕來往應酬之類的事,沒有和人交遊過。

葛洪從小就喜歡學習,但家境貧窮,他只好上山打柴,拿柴去換取紙筆等學用品,晚上他勤於誦讀、學習和抄寫書籍,因此後來在儒學方面頗有名氣。他有時為了尋找書籍或請教疑難問題,他會不遠數千里、不顧艱險和崎嶇的跋涉,一定要達到目的才罷休。

他特別喜歡閱讀神仙導養之法。他的叔祖是人稱「葛仙翁」的葛玄,葛玄把煉丹之術傳授給徒弟鄭隱。因此,葛洪便向鄭隱學習,把叔祖傳下來的秘術都學會。葛洪後來又拜鮑玄為師,鮑玄也是修習神仙導養術,可以預卜未來事,他對葛洪非常器重,並將女兒嫁給葛洪。葛洪承傳了鮑玄的修煉方法,並且同時博覽、研習醫術。

當他八十一歲的時候,突然寄信告訴鄧岳說道:「要出遠門去尋師,時間一確定就要動身出發。」鄧岳倉促間急忙地趕去想跟葛洪告別,中午時,葛洪靜靜地像睡覺般去世了。當鄧岳趕到那裡時,竟沒能見上最後一面,不過他看見葛洪的容顏就和生前一樣,身體也是柔軟的。他把葛洪的屍體抬進棺木裡去時,就像衣服一樣的輕,當時的人們都認為他是以屍解的方法修成仙了。

葛洪博學多聞、精深廣博,著述之多超過了班固和司馬遷,而且能對幽微深奧的道理作精細的辯解和入微的分析。葛洪所著《抱樸子》一書,分為《抱樸子內篇》和《抱樸子外篇》。其中「內篇言神仙方藥、鬼怪變化、養生延年、禳邪卻禍之事,屬道家」,而「外篇言人間得失、世事藏否,屬儒家」。由於《抱樸子》一書內容豐富,又兼備儒道兩家的學問,該書不僅被《道藏》收入,成為道家的典籍,而且和《老子》等書一樣,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影響很大的一部書。葛洪的著作除《抱樸子》外,他還著有《神仙傳》、《良吏傳》、《隱逸傳》、《集異傳》,以及研究中醫方劑學的著作《金匱藥方》和《肘後備急方》等。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