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
潘 (ㄆㄢ)。
【歷史來源】
1、出自姚姓,先祖為生於姚墟(今河南濮城南)的舜,建潘都(今北京延慶縣東北),後遷陝西興平北。商時,舜之後裔在潘地建潘國(今河北懷來、北京一帶)。周文王滅潘國,亡國後的潘國人用國名作為姓氏。
2、出自姬姓。西周初年,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姬高被封在畢,建立畢國。畢公高封其子季孫於潘,附庸於畢國。其地在今陝西省北部,後遷河南固始,子孫以封邑命氏。或言春秋時,姬姓潘國被楚國吞併,亡國後的潘國人就有用國名作為姓氏的,從此改姓潘。
3、出自羋姓,是春秋時楚國公族的後代。見於家傳者始祖為潘崇。潘崇官拜楚穆王太師。《通志•氏族略三》:「潘氏,羋姓,楚之公族,以字為氏。潘崇之先,未詳其始,或言畢公高之子季孫食采於潘,謬矣。潘岳家風詩自可見。晉亦有潘父,恐自楚往也。漢有潘瑾,後漢有潘勉。」
4、出自北方鮮卑族。據《魏書•官氏志》所載,南北朝時,北魏有代北複姓「拔略羅氏」隨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後,定居中原,代為漢姓「潘」氏。
5、清康熙年間,台灣高山族相繼歸順,被賜姓潘。
【郡望】
1、廣宗郡:東漢永元五年(西元93年)置縣,治所在今河北威縣東。隋仁壽元年(西元601年)避太子廣諱,改名宗城。十六國後趙為建興郡治;北魏為廣宗郡治。此支潘氏,出自潘勖之後,其開基始祖為晉代廣宗太守潘才。
2、河南郡:漢高帝二年(西元205年)改秦三川郡治。此支潘氏,多出自鮮卑破多羅氏之後,其開基始祖為潘威。
3、滎陽郡:三國魏正始三年(西元242年)始置郡。此支潘氏為漢獻帝時尚書左丞潘勖之族所在。豫章郡:楚漢之際始置郡。此支潘氏為潘崇之後。
【堂號】
黃門堂:西晉潘岳曾任河陽令、著作郎、給事黃門侍郎等職,故以其黃門侍郎之職稱為堂號,又因其為滎陽中牟(今屬河南)人,也稱為滎陽堂。
【歷史人物】
潘美
潘美,字仲詢,大名(今屬河北)人為宋初名將。擔任北宋檢校太師、忠武軍節度使。宋初,跟隨太祖平定叛臣李重進,並率軍滅了南漢、南唐、北漢,其功居多。
在雍熙三年(西元986年),宋太宗分兵3路攻打遼國,西路由潘美和楊繼業率領,這一路人馬出了雁門關,很快的就攻下寰(今山西朔縣東北)、朔(今山西朔縣)、雲(今山西大同)、應(今山西應縣)四州之地,但因中路、東路戰敗,致使西路軍隊成孤軍。此時,宋太宗命令他們速退回代州,並把寰、朔、應、雲四州的人民遷到內地。
楊繼業提出一個作戰計劃說:「現在敵軍的實力強,我軍當暫時避開,不能打硬戰,先假裝去攻打應州,敵軍定會派軍來迎戰,我們再秘密派人先跟雲、朔兩州的守將約好,好讓他們能利用此時機,趕快帶百姓們離開。另外,再派遣三千名弓箭手和騎兵在中路接應,這樣百姓便可安全撤退了。」而這個作戰計劃遭到潘美和王侁等人的反對,王侁說:「我們現有數萬精兵,不必如此膽怯畏敵,而應當直攻雁門北川。」楊繼業認為王侁的戰略必遭失敗。但還是帶兵向朔州進發,潘美因為妒忌楊繼業的才能,明知如此出兵凶多吉少,他卻沒加以阻攔。
楊繼業臨走前和潘美約定,由潘美等人率領弓箭手在陳家谷負責接應。但遼軍早已耳聞楊繼業要來的消息,就派出大軍把宋軍團團圍住,楊繼業的軍隊節節敗退到陳家谷,但他卻等不到潘美的接應,隻身奮戰,陷入重圍,後因寡不敵眾,身負重傷,墜馬被俘。而楊繼業被俘後,在敵營絕食3天,於西元986年6月18日壯烈殉國。楊繼業戰死的消息傳到朝廷,宋太宗喪失了一名勇將,自然也感到難過,潘美也因此被降職處分。
相關文章
- 《百家姓》(11-2):蘇 (2009年8月31日)
- 《百家姓》(11-1):雲 (2009年8月29日)
- 《百家姓》(10-4):章 (2009年8月27日)
- 《百家姓》(10-3):竇 (2009年8月25日)
- 《百家姓》(10-2):水 (2009年8月23日)
- 《百家姓》(10-1):柏 (2009年8月21日)
- 《百家姓》(9-4):喻 (2009年8月19日)
- 《百家姓》(9-3):鄒 (2009年8月17日)
- 《百家姓》(9-2):謝 (2009年8月15日)
- 《百家姓》(9-1):戚 (2009年8月13日)
- 《百家姓》(8-4):姜 (2009年8月11日)
- 《百家姓》(8-3):陶 (2009年8月9日)
- 《百家姓》(8-2):魏 (2009年8月7日)
- 《百家姓》(8-1):金 (2009年8月5日)
- 《百家姓》(7-4):華 (2009年8月3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