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->歷史典故

《百家姓》(15-1):俞

文/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

【明慧學校】

(ㄩˊ)。

【歷史來源】

出自於黃帝臣跗之後,以物事為氏。根據《通志•氏族略》和《史記》等資料記載,黃帝時有位名醫叫跗,由於醫術高超,且精通於脈經,而且古代的俞又同痊癒的愈同音,於是稱為俞跗。

【郡望】

河間郡:漢有河間郡(或河間國),治樂城(今河北獻縣東南)。北魏時置郡,移治今河北省河間,現在獻縣。隋唐時為瀛州河間郡。北宋後期升河間府,治河間(今河間)。元為河間路。明清為河間府。據《周禮疏》記載:黃帝臣有俞柑,當為俞姓之始。望出河間。

【堂號】

主要堂號有:「流水堂」、「江陵堂」、「高山堂」、「春在堂」、「正氣堂」等。

【歷史人物】

俞伯牙

俞伯牙是春秋時代晉國人,因精於琴藝而著名,荀子也在《勸學篇》中描述俞伯牙彈琴時,連馬兒都會停止吃草而仰起頭來欣賞。另外,據《太平御覽》中記載,他的老師成連曾帶他到東海的蓬萊山,在壯美、神奇的大自然中,俞伯牙悟到了音樂的真諦,因而成為天下妙手。他還常用琴音來表達自己的情感,但都沒有人能聽懂他的琴聲,直到樵夫鐘子期出現,他才找到真正的「知音」。「高山流水遇知音」是中國家喻戶曉的故事。

有一年中秋,俞伯牙出使楚國後歸國覆命,途中遇到暴風雨,在一座小山下避雨。當風雨過後,空中出現一輪明月,月色籠罩著山林,俞伯牙琴興油然而生,便拿出隨身帶的古琴彈了起來。俞伯牙的琴聲引來了一位叫鐘子期的樵夫。鐘子期善於鑒賞音樂,他聆聽俞伯牙的琴聲,情不自禁的發出了由衷的讚賞,兩人一見如故,便談起了音樂。當俞伯牙彈琴讚美高山時,鐘子期聽後回應道:「善哉,峨峨兮若泰。」當俞伯牙彈琴讚美流水時,鐘子期感慨地說:「善哉,洋洋兮若江河。」俞伯牙每奏一琴曲,鐘子期就能聽懂他所表達的思想感情,他非常高興,說道:「知音難得啊!」便與鐘子期結為兄弟,並定於明年此時此地,兩人再相見論琴。可是第二年俞伯牙來會鐘子期時,得知鐘子期不幸病故了,俞伯牙悲痛萬分,於是在鐘子期墳前,將自己從不離身的古琴摔碎了,從此再也不撫弦彈奏了。俞伯牙斷琴謝知音的故事從此流傳。
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:「人之相知,貴在知心。」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