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->歷史典故

《百家姓》(15-3):袁

文/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

【明慧學校】

(ㄩㄢˊ)。

【歷史來源】

出自於媯姓。是古帝王虞舜之後。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顓頊的後代,因為生在姚墟(今山東菏澤東北)而得姚姓。根據《通志.氏族略.以字為氏》所載,袁也可當作轅。十八世孫莊伯生諸,字伯爰。伯爰之孫濤塗,以王父字為氏,稱「爰濤塗」。亦作袁濤塗。世代為陳上卿。其後有「袁」氏。史稱袁氏正宗,衍生出汝南袁氏與陳郡袁氏。陳郡袁氏從周朝就已世居我國北方,從魏晉南北朝汝南袁氏已經南遷,出自陳郡、汝南兩望族後裔早已散居江南許多地方,隋唐以前,袁姓的許多顯赫名人已出現在江南地區。明、清之際,袁姓已遍及全國。

【郡望】

1、陳 郡:秦置陳郡,治所在陳縣(今河南省淮陽)。西漢淮陽國,東漢陳國,獻帝時改陳郡,均治陳縣(今淮陽)。隋唐為陳州淮陽郡。此之袁氏為淘塗裔孫直系地望。
2、汝南郡:漢時置郡,治所在上蔡(今屬河南省上蔡西北)。東晉治懸瓠城,即今汝南。隋唐汝南郡即蔡州(曾名豫州)。此之袁氏為陳郡袁氏分支,其開基始祖為袁安。陳留郡:秦時置郡,治所在今河南省開封東南陳留城。歷代均置。1957年並入開封縣。又西漢陳留郡,治陳留縣。北魏時治浚儀,隋唐為汴州陳留郡。

【堂號】

1、臥雪堂:東漢袁安沒有作官的時候,客居洛陽。一年冬天,洛陽令冒雪去訪他。他院子裡的雪很深,洛陽令叫隨從掃出一條路才進到袁安屋裡。袁安正凍得蜷縮在床上發抖。洛陽令問:「你為什麼不求親戚幫助一下?」袁安說:「大家都沒好日子過,大雪天我怎麼好去打擾人家?」洛陽令佩服他的賢德,舉他為孝廉。這就是「臥雪堂」的由來。
2、守正堂:袁安為人嚴謹,後來作了楚郡太守。當時楚王謀反,株連了數千人。袁安處理這個案子時,審清問明,釋放了4000多人。後來外戚竇氏擅權,袁安守正不屈,所以又叫「守正堂」。
3、袁姓堂號:「陳郡堂」、「汝南堂」、「彭城堂」等。

【歷史人物】

袁崇煥

袁崇煥(西元1584年∼西元1630年),字元素,明代廣東東莞縣人(一說廣西籐縣人)。袁崇煥少年時喜歡旅行,每次上京應試,總會遍遊山水,四處遊歷,踏遍了半個中國。他中了舉人後,在三十五歲時考上進士,隨後便被分派到福建去當知縣。袁崇煥為官清廉,喜歡和好友通宵不睡的談天說地,談話內容常評論兵法戰例之事。遇到年老退伍的軍官士卒,袁崇煥總會親自拜訪,虛心向他們討教邊疆上的軍事情況,並有志辦理邊疆事務,對遼東戰事瞭如指掌。

萬曆登基,國勢頹敗糜爛,官員結黨營私,此時女真人漸強,進犯遼東,明軍戰敗。萬曆四十七年朝廷為應付糧餉,在袁崇煥就任知縣前一年,向全國急征「遼餉」,百姓遭橫征暴之苦。後來袁崇煥擔任兵部六品主事,他以「以守為戰,堅守漸逼」積極防禦的戰略,抑制後金進犯,使遼東轉危為安。

崇禎皇帝登基後,袁崇煥上書:「制全遼有餘,調眾口不足,此等人以權制約於臣,以意見亂臣謀。」崇禎皇帝曾授以袁崇煥尚方寶劍,但兩年後誤中皇太極反間計,袁崇煥被凌遲處死。凌遲過程中,袁崇煥未發出一聲,正氣凜然。直到修篡清太宗實錄與編修明史,將皇太極反間計公佈於世,袁崇煥的冤曲才得以昭示。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