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
任 (ㄖㄣˋ)。
【歷史來源】
1、源自於姬姓。來自黃帝少子禹陽後裔。根據《唐書.宰相世系表》、《左傳正義》資料記載,黃帝少子禹陽被封在任國(即今山東省濟寧市),而後代子孫便以國為姓。且在周朝時,謝、章、薛、舒、呂、祝、終、泉、畢、過十國都是任姓後裔的封國。
2、出自於風姓。從《通志.氏族略》資料得知,認為任姓子孫是太昊之後,為風姓之國,所以子孫便以國為姓。
3、少數民族改姓而來。根據《魏書》所記載,巴(即板木盾族)夷帥有任姓;另外古代少數民族如西夏、明代哈尼族有任姓;今瑤、回、滿、蒙、土家、羌、水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【郡望】
1、樂安郡:東漢永元七年(95年)改千乘郡置國,治所在臨濟(今山東省高清縣高苑鎮西北)。三國魏改為郡,移治高苑(今山東博興),南朝移治千乘(今山東廣饒),隋初廢。
2、東安郡:治所在今浙江富春縣。
【堂號】
有「水薤」、「九真」、「玉知」、「敘倫」、「吏部」等。
【歷史人物】
任昉(西元460年∼西元508年),字彥升,南朝梁博昌人(今山東省博興縣南)。任昉年幼時就聰敏好學,四歲就能誦詩數十篇,八歲能屬文。他非常孝順,每次侍奉親疾,不解衣帶,飲食湯藥必先經其口。曾仕於宋、齊、梁三代。宋時,舉兗州秀才,拜太常博士。入齊後,為王儉所重,後擔任記室參軍,成為「竟陵八友」之一。梁武帝時擔任義興、新安太守。
任昉博學多聞,藏書萬餘卷。他曾見宮中藏四部古籍篇卷雜亂,就親自校讎勘定。著有雜傳、地記等書,並擅於撰寫表、奏、書、啟等諸體,當時王公貴侯的表奏,都請任昉代筆,他起筆即成,不加點竄,因此與以詩聞名的沈約合稱為為「任筆沈詩」。
任昉在上任大司馬記室時,為了感謝朝廷的提拔,寫了一篇《到大司馬記室箋》。此文中任昉謙虛的把自己形容是像魚眼睛般無價值的人,卻被朝庭當作美玉一般來任用。唐李善引用了《韓詩外傳》為證,說明古人認為,白色的骨頭外觀看起來和象牙很像,而魚的眼珠子乍看之下像極了珍珠。後來用來比喻以假亂真的成語「魚目混珠」,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的。
相關文章
- 《百家姓》(15-1):俞 (2009年9月30日)
- 《百家姓》(14-4):方 (2009年9月28日)
- 《百家姓》(14-3):花 (2009年9月26日)
- 《百家姓》(14-2):鳳 (2009年9月24日)
- 《百家姓》(14-1):苗 (2009年9月22日)
- 《百家姓》(13-4):馬 (2009年9月20日)
- 《百家姓》(13-3):昌 (2009年9月18日)
- 《百家姓》(13-2):韋 (2009年9月16日)
- 《百家姓》(13-1):魯 (2009年9月14日)
- 《百家姓》(12-4):郎 (2009年9月12日)
- 《百家姓》(12-3):彭 (2009年9月10日)
- 《百家姓》(12-2):范 (2009年9月8日)
- 《百家姓》(12-1):奚 (2009年9月6日)
- 《百家姓》(11-4):葛 (2009年9月4日)
- 《百家姓》(11-3):潘 (2009年9月2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