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->歷史典故

《百家姓》(52-1):甄

文/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

【明慧學校】

甄(ㄓㄣ)

【歷史來源】

1、來自於舜帝,以官名為姓。根據《通志•氏族略》記載,上古時,舜帝品德高尚,處處以身做則。他聽說東夷部落的燒陶技術落後,便到東夷部落去燒陶。部落的居民在舜的指點之下,很快的就掌握了燒陶的技術,而且成了著名的陶器產地。由於經濟的發展,東夷部落的所在地很快發展成為一個城邑,就是甄城。舜的子孫有的便留在甄城做甄官,掌管制陶業。後來甄官的後代便以這一官名為姓。

2、以封地為姓。根據《元和姓纂》記載,上古部落首領皋陶的兒子仲甄在夏朝做官,後來被分封到甄,他的子孫於便根據祖先的封地和字,將自己的姓氏定作甄。

3、出自於他族改姓。據《魏書•官氏志》記載,南北朝時,北魏鮮卑族有三字姓的郁都甄氏,入中原後改為甄氏。

【郡望】

中山郡:戰國時期設置中山國。秦代時改為鹿郡。漢高帝的時候在此設置中山郡,治所在盧奴,即今天的河北省正定縣。漢景帝以後改為中山國。
 
【堂號】

1、還金堂:梁朝時期的甄彬家庭貧困,曾經把一束苧麻典當,後來把苧麻贖回來的時候發現裡面夾著一塊重有5兩的黃金。他馬上將黃金送回了當舖。皇帝知道後,為了表彰他的誠實,將他任命為益州錄事參軍兼婢縣令。

2、中山堂:因為甄氏的郡望為中山,所以得此堂號。

3、甄姓的主要堂號還有舜河堂。

【歷史人物】

甄權

甄權(公元541-643年),隋唐年間醫學家,許州扶溝(今河南扶溝)人。因為母親生病,與弟甄立言,精究醫術,專習方書,遂為名醫。隋文帝開皇初年,甄權為秘書省正字,後來稱自己有病而被免職。
當時的魯州刺史庫狄鏚苦於風患,手不能拉弓,無醫能為他醫治。甄權說:「保持射箭的姿勢,一針紮下去,就可以射箭了。」於是甄權針刺其肩隅穴,果真一針下去,刺史當即就能射箭了。深州剌史喉閉水米不下已三日,甄權以三稜針剌其手指,氣息即通,第二天飲食如故。甄權治病,多如此類。

貞觀十七年,唐太宗親臨其家,問他飲食起居,訪詢用藥之道,並授予他朝散大夫一職,賜他壽杖衣物。當年甄權逝世,享年103歲。他一生著述很多,繪有《明堂人形圖》,撰有《針經鈔》、《脈經》、《針方》、《脈訣賦》、《藥性論》等,可惜今已失傳。其中部分內容可見於《備急千金要方》、《千金翼方》、《外台秘要》等著作,對後世有一定影響。尤其是甄氏的《明堂人形圖》在當時流傳廣泛,唐代名醫孫思邈即根據其所繪圖形重新繪製修訂為「人體經絡俞穴彩圖」(已佚)。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