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
龔(ㄍㄨㄥ)
【歷史來源】
1、出自於黃帝之臣共工氏的後裔。根據《元和姓纂》所載,黃帝之臣共工氏(炎帝的後代)在黃帝時是水官,由於治水有功,被奉為社神。其後有一支開始以單字-共,是整個家族的姓氏。只是後代子孫又再加上龍字,而形成龔氏。
2、出自於古共國之後。根據《通志•氏族略》所載,共國(今河南省共城,一說今甘肅省涇川縣北)共,也作恭,是商代諸侯國。因侵犯周而受文王姬昌的討伐,被周文王姬昌所滅。共國滅亡後,其子孫以國為氏。就是共氏。後來便演變為龔姓。
3、出自於姬姓,是共伯和之後。西周後期,有一個王室貴族叫姬和,被封於共(今河南省輝縣),為伯爵,稱為共伯和。當時,周厲王在「國人暴動」中被趕出國都,然後諸侯便推舉他代行天子的權利,史稱「共和行政」,這也是中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。共國在春秋時被滅後,其子孫以國名為姓氏,稱共氏。後演變為龔姓,是為河南龔姓。
4、也出自於姬姓,為晉獻公的後裔,以謚號為氏。根據《尚友錄》所載,春秋時,晉獻公(晉國為姬姓諸侯國)的兒子奚齊即位以後,給其兄申生(在被人誣陷後,以自殺表示對父王忠心的前太子)加謚號為「恭君」。因古代「恭」即「共」,申生的後代以謚號為姓氏,也稱共氏。後演變為龔姓,是為山西龔姓。
5、仍是出自於姬姓,是共叔段的後代。根據《元和姓纂》、《史記•鄭世家》等資料所載,春秋時,鄭武公的大兒子鄭莊公繼承了帝位,後來鄭武公的小兒子叔段企圖奪取政權,被鄭莊公打敗後,逃到共,當時在鄭國境外,稱為共叔段,其後代,或以「段」為氏,或以「共叔」為氏,也有以「共」為氏的,稱共氏。後演變為龔姓,是為河南龔姓。
6、出自為避皇帝名諱演變而來。五代十國時,後晉皇帝叫石敬瑭,因為避名諱,「敬」氏改為同義的「恭」氏,後也演變為龔姓,是為河南龔姓。
7、出自姬姓,為翁氏所分。根據《六桂堂業刊》所載,周昭王的支庶子孫受封於翁山,後以邑為氏,稱「翁」氏。至宋初福建泉州有翁干度,生有六子,分姓洪、江、翁、方、龔、汪六姓,其中第五子分姓龔,其子孫也姓龔,此支為其一。洪氏後來為了避仇,便改了自己的姓氏,在洪字上去掉三點水,上面加了一個龍字,就成了龔氏。均是為福建龔姓。
8、出自他氏改姓或小數民族漢姓而來。例如,貴州黎平三龍鄉兜房族吳姓有改龔姓者。土族龔塔氏漢姓龔。京、瑤、彝、白等族均有龔姓。
【郡望】
1、武陵郡:西漢時,治所在義陵(今湖南省漵浦南),東漢移治臨沅(今湖南省常德市)。
2、六桂:指「六姓聯芳」之譽稱,隋代治所在閩縣(今福建省福州市),唐代移治晉江(今福建省泉州市)。
【堂號】
1、中隱堂:宋朝時候龔宗元任句容縣令。他在破案、挖掘藏犯、追捕逃犯上,像神仙一樣。有一次,為政酷苛的楊弘(隋文帝的弟弟)奉旨到各地視察。但當他到句容邊境時,卻對人說:「這裡已被龔先生治理得很好啦。我再去,不是徒找麻煩打擾他嗎?」於是沒入境就到別處去了。龔宗元官至都員外郎。退休後建了一座「中隱堂」。朝野上下都讚他是「耆德」(年高有德)。
2、龔姓的主要堂號還有 「六桂堂」、「中隱堂」、「耕讀堂」、「渤海堂」等。
【歷史人物】
龔自珍
龔自珍(西元1792年—1841年) 字璱人,號定盦。曾字爾玉 ,曾更名易簡,字伯定,再更名為鞏祚。浙江仁和(今杭州)人。清朝中後期著名思想家、文學家。
龔自珍生於杭州城東馬坡巷小采園,是龔家的長房長孫。啟蒙教育由母親承擔,教讀吳偉業詩和桐城派方苞、劉大櫆散文。後有家庭塾師宋璠,教學文史並重,經子兼顧,善誘導,打下了很好的基礎。12歲隨外祖父段玉裁習說文解字。13歲秋,作《水仙花賦》。14歲考訂古今官制。16歲讀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》,並由此搜羅善本古籍,致力目錄學。17歲收集石刻,攻金石文字。
嘉慶二十三年戊寅(1818年),第四次應鄉試,即清嘉慶帝六旬萬壽恩科,他終於中式第四名舉人。那時不過是二十七歲。第四名舉人是所謂「五經魁」之一,這使龔自珍大受鼓舞,以為科名從此一帆風順,可望置身於卿相之列,實現改革朝廷的理想了。
面對嘉慶年間經濟衰敗,社會危機日益深重,他棄絕考據訓詁之學,轉而講求經世之務,志存改革,追求「更法」,在許多方面產生了有益的影響。他的思想為後來康有為等人提倡變法圖強開了先聲。
龔自珍學問淵博,涉及金石、目錄,泛及詩文、地理、經史百家。其為文縱橫,自成一格,有「龔派」之稱。晚年辭官南歸,後又北上接取家屬,於往返的途中,寫成了三百一十五首短詩,並總命名為《己亥雜詩》,是一生中思想的精華。其詩風瑰麗奇肆,今存800餘首,輯有《龔自珍全集》。
相關文章
- 《百家姓》(48-3):鈕 (2010年6月25日)
- 《百家姓》(48-2):吉 (2010年6月23日)
- 《百家姓》(48-1):崔 (2010年6月21日)
- 《百家姓》(47-4):石 (2010年6月19日)
- 《百家姓》(47-3):左 (2010年6月17日)
- 《百家姓》(47-2):諸 (2010年6月15日)
- 《百家姓》(47-1):包 (2010年6月13日)
- 《百家姓》(46-4):洪 (2010年6月11日)
- 《百家姓》(46-3):杭 (2010年6月9日)
- 《百家姓》(46-2):單 (2010年6月7日)
- 《百家姓》(46-1):郁 (2010年6月5日)
- 《百家姓》(45-4):鄧 (2010年6月3日)
- 《百家姓》(45-3):賁 (2010年6月1日)
- 《百家姓》(45-2):宣 (2010年5月30日)
- 《百家姓》(45-1):丁 (2010年5月28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