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->歷史典故

《百家姓》(50-4):翁

文/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

【明慧學校】

翁(ㄨㄥ)。

【歷史來源】

1、因地得姓。周昭王封庶子食邑於翁,國亡後其子孫以地為姓。傳說周昭王庶子出生時雙手握拳,他人掰不開,獨昭王能掰開,周昭王掰開後見初生兒左掌紋似篆文的「公」字,右掌紋如「羽」字,便將兒子取名『翁」,後來翁的子孫便以他的名字為姓(古書稱「氏以王父字」)。

2、上古夏朝初建時期,啟為夏王,當時有一位貴族叫翁難乙,相傳他就是翁姓最古老的祖先。

【郡望】

1、臨川郡:三國的時候吳國置郡,在今天的江西省撫州至南城一 帶。

2、錢塘:也寫作錢唐,是一個古縣名。秦代的時候置郡,在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。

【堂號】

1、資善堂:宋朝時期的翁甫,在資善堂當教授,監守登聞鼓院。對於皇帝的問題的回答,都會讓皇帝感到稱心如意。

2、賜魚堂:唐代時候的翁洮,被任命為員外郎,後來隱居不願意作官了。皇帝想召他回朝廷做官,他於是作了《枯魚詩》作為回答,皇帝看了詩以後,知道他絕對不會復出了,於是賞賜給他很多曲江魚。

3、六桂堂:是一個十分著名的堂名,指的是南方閩粵一帶的洪、江、翁、方、龔、汪等六個姓氏。根據歷來文獻的記載,南方的這六個家族,雖然所頂的姓氏完全不同,但實際上卻是一父所出的同一家人,所以才會共用「六桂堂」堂名。千百年來在這個名堂之下,親愛精誠,不分彼此。

【歷史人物】

翁方綱

翁方綱,清朝河北順天大興人(西元1733→1818年),字正三,號覃溪,另有一號叫蘇齋。乾隆十七年考中進士,曾經當「典試官」,在江西、湖北、江南等地主持國家考試,選拔和發掘了不少人才。乾隆纂修《四庫全書》的時候,派他當「校理官」,為各書撰寫內容提要,後來官做到內閣大學士。他專精於金石、譜錄、書畫、碑版、詞章之學,書法尤其聞名於當世。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