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
宣(ㄒㄩㄢ)。
【歷史來源】
1、出自於姬姓。根據《風俗通義》記載,上古周朝,周厲王之子-靜,繼位後為王有四十六年,死後謚號為「宣」,所以又稱為周宣王。周宣王的後代子孫有的便以王父「宣」字為姓,形成了一支宣姓。
2、出自於姬姓。起源在春秋時候,《通志.氏族略.以謚為氏》載,春秋時魯桓公的五世孫僑如是魯城公時的大臣之一,他企圖除掉季孫氏和孟氏兩家,由於失敗而被逐出,便逃往衛國為卿。生前對國家有功,死後朝廷追諡宣伯封號,宣伯的子孫後代就取王父謚號-宣字為姓。
3、出自於子姓。根據《風俗通》記載,春秋時期,宋國有位君子叫力者,坐君位十九年,去世以後朝廷追加他一個封號,叫宣。於是力者就被史學家稱為宋宣公。而宋宣公的後代子孫便取一個宣字為姓。
4、春秋時,魯國桓公的五世孫叔孫僑如是魯成公時的執政大臣之一,他死後謚號也為宣,史稱宣伯。後世子孫中也有人以其謚號為姓,稱為宣氏。
【郡望】
1、太原郡:戰國時秦國置郡,治所在晉陽(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,營西古城,為鮮于氏郡望)。
2、漁陽郡:戰國時燕國置郡,秦漢沿之,治所在漁陽(今北京市密雲縣西南)。
3、南安郡:東漢時置郡,治所在今相當於甘肅省隴西渭水流域。
【堂號】
自漢以後,鮮與鮮于氏從朝鮮重歸故國以來,便一直以河北的漁陽郡為繁衍中心,故以「漁陽堂」為堂號,且一直到今天仍然世代沿用著「漁陽」這個堂號。此外,有的地方以「敦厚 」 為堂號。
【歷史人物】
宣秉,字巨公,是馮翊雲陽(今陝西淳化西北)人,年輕時就非常注重修養自己的德行和節操,在三輔一帶很有名氣。
漢哀帝、平帝時期,奸臣王莽掌權,政局黑暗,宣秉到深山裡隱居起來,州郡官府連連徵召,他都推說自己有病,不能做官。王莽想任他為宰相,但他還是不應召。王莽篡位後,再次派人徵召,宣秉稱自己病重始終不肯當官。
天理昭彰,善惡有報。功名利祿乃身外物,如果為了個人眼前的一點私利而與惡人同流合污,作惡多端,這早晚將遭到惡報。淡泊名利的宣秉,執持善行,固守志節,大有「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」的氣概。其實從長遠來看,這才是真的聰明和目光遠大。
奸臣王莽最終敗落,更始帝劉玄即位,宣秉受到徵召出任侍中,建武元年被任為御史中丞,漢光武帝特別下詔讓他與司吏校尉、尚書令同座,京城人號稱:「三獨坐」,第二年又升任為司吏校尉,官至大司徒司直。
宣秉雖然位高權重,但他仍然秉持節儉的本性。他的俸祿都施捨給了親戚族人,對孤苦貧弱的人,就分給田地,而他自己卻沒有一石糧食的積蓄。他沒有綾羅綢緞,穿的是老百姓穿的普通衣服,蓋的是布被;吃飯沒有金銀器皿,用的是瓦器。皇帝曾經去過他家,見到他儉樸的生活讚歎道:「楚國有以清苦立節的龔勝和龔捨二人, 但他們都不如你啊!」
相關文章
- 《百家姓》(45-1):丁 (2010年5月28日)
- 《百家姓》(44-4):宗 (2010年5月26日)
- 《百家姓》(44-3):應 (2010年5月24日)
- 《百家姓》(44-2):解 (2010年5月22日)
- 《百家姓》(44-1):干 (2010年5月20日)
- 《百家姓》(43-4):繆 (2010年5月18日)
- 《百家姓》(43-3):裘 (2010年5月16日)
- 《百家姓》(43-2):房 (2010年5月14日)
- 《百家姓》(43-1):經 (2010年5月12日)
- 《百家姓》(42-4):莫 (2010年5月10日)
- 《百家姓》(42-3):盧 (2010年5月8日)
- 《百家姓》(42-2):管 (2010年5月6日)
- 《百家姓》(42-1):昝 (2010年5月4日)
- 《百家姓》(41-4):柯 (2010年5月2日)
- 《百家姓》(41-3):支 (2010年4月30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