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
丁(ㄉㄧㄥ)。
【歷史來源】
1、出自於姜姓。根據《元和姓纂》、《萬姓統譜》、《通志•氏族略》等資料所載,姜太公之子伋,謚號為齊丁公,子孫便以謚號為姓。
2、出自於丁侯的後裔。根據《姓氏考略》所載,丁侯是殷商諸侯,周武王討伐殷紂時,丁侯因為不從所以被周所滅,祖孫便散居各地,但是部族仍以丁為姓。
3、出自於子姓。周朝封商朝遺民微子啟於宋國(今河南省東部和山東、江蘇、安徽省間地),國人宋丁公的子孫以其字型大小「丁公」為姓,稱為丁姓。
4、出自他姓所改或其他少數民族改姓、賜姓而來:
(1)為孫姓所改,是周文王的姬姓後裔。根據《三國誌.江表傳》云:「孫權因孫匡燒損茅芒,以乏軍用,別其族為丁氏。」所以,後世的丁姓中國人之中,特別是南方的丁姓人中,有一部分是周文王的姬姓後裔,因為孫氏傳自周文王第子康叔。
(2)出自于氏所改。根據《楓窗小牘》所載,宋代人於慶欲依附於權貴丁謂,遂改姓丁,後果如意。
(3)明代西域(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大部分地區)人名中以「丁」為末字者進入中原漢化後,有改姓丁者。如《靈山房集高士傳》云:「鶴年西域人也,曾祖阿老丁,祖父苦思丁,父為烏祿丁,又有從兄士雅漠丁,鶴年知自曾祖以下其名末一家皆丁字,不知何義,後世遂以鶴年為丁姓。」
(4)彝族尼質氏、瑤、鄂倫春、東鄉、回、蒙等均有丁姓。
(5)出自賜姓。明朝元人丹珠爾被賜姓丁。
【郡望】
濟陽郡:戰國時為魏邑,西漢置縣,治所在今河南蘭考東北、山東省東明南境。晉惠帝時,將陳留郡之一部分設置濟陽郡,治所在濟陽。
【堂號】
1、馴鹿堂:源出東漢的時候,丁茂從小家裡很窮,餓死了父親。他對母親最孝。母親死後,他背土築墳,又在墳旁栽了松柏。白鹿從山上到墓旁幫他守護墳墓。太守舉他為孝廉,他為了守孝,拒絕不受。丁姓以「馴鹿」為堂號。
2、丁姓的主要堂號還有「濟陽堂」、「鐘德堂」、「夢松堂」、「雙桂堂」、「留余堂」、「承德堂」、「五果堂」等。
【歷史人物】
丁恭,字子然,山陽東緡人也(東緡,今兗州金鄉縣。)。從小研讀公羊嚴氏春秋。學義精明,受教學子經常達數百人,州郡屢次請召他當官,他都沒答應。東漢建武初年,出為諫議大夫、博士,封關內侯。十一年,遷少府。
諸生自四面八方、遠道而來求教者,有記錄的就達數千人,當世稱為大儒。太常樓望、侍中承宮、長水校尉樊鯈等皆受業於恭。二十年,拜侍中祭酒、騎都尉,與侍中劉昆,俱在漢光武帝左右輔政,光武每遇事則垂詢諮訪。
有丁恭這樣的大儒,教出來的高足一定與眾不同。
鐘興,字次文,是東漢汝南汝陽(今河南商水縣西北)人,從小拜丁恭為師學習。
丁恭向朝廷舉薦鐘興學問高超,品行賢明,光武帝於是召見了鐘興,問他經書的義理,鐘興回答的非常好,皇帝任命他為郎中,不久升為左中郎將,又讓他教授皇太子和皇室諸侯,並且要封鐘興為關內侯。
鐘興認為自己沒有功,不敢接受封爵。皇帝說:「先生教太子和眾王侯,這不是大功嗎?」
鐘興說:「臣這都是跟老師丁恭學的。」
皇帝於是封賞了丁恭,而鐘興始終堅持不接受封爵。
不管取得多大成就,能夠不貪功不忘本,尊敬自己的老師,保持一顆謙恭之心,這才是尊師重道的君子風範。
相關文章
- 《百家姓》(44-4):宗 (2010年5月26日)
- 《百家姓》(44-3):應 (2010年5月24日)
- 《百家姓》(44-2):解 (2010年5月22日)
- 《百家姓》(44-1):干 (2010年5月20日)
- 《百家姓》(43-4):繆 (2010年5月18日)
- 《百家姓》(43-3):裘 (2010年5月16日)
- 《百家姓》(43-2):房 (2010年5月14日)
- 《百家姓》(43-1):經 (2010年5月12日)
- 《百家姓》(42-4):莫 (2010年5月10日)
- 《百家姓》(42-3):盧 (2010年5月8日)
- 《百家姓》(42-2):管 (2010年5月6日)
- 《百家姓》(42-1):昝 (2010年5月4日)
- 《百家姓》(41-4):柯 (2010年5月2日)
- 《百家姓》(41-3):支 (2010年4月30日)
- 《百家姓》(41-2):萬 (2010年4月28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