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
洪(ㄏㄨㄥˊ)。
【歷史來源】
1、出自於翁姓。周昭王姬瑕庶子食采於翁山(今浙江),子孫後代便以翁為氏,世代沿襲。下傳至宋朝翁干度,生六個兒子,各各有出息,先後進士及第,他便讓六個兒子一個人姓一個姓,除老三繼續姓翁之外,其他五個兒子都改了姓,從老大到老六依次姓洪、江、翁、方、龔、汪,老大處厚易姓為洪,並繁衍至今。這六個姓的血緣關係,被姓氏學者稱為「六桂聯堂」。很顯然,出自翁干度長子之後的這一支洪姓,理所當然是黃帝后裔。
2、另外一說,山東省汶上縣、河南省偃師市《姬氏志》都介紹:「洪姓,系出安樂郡,姬姓,衛大夫弘演之後。到唐始避高宗子李弘之諱,改為洪姓。」此支洪姓顯然也是黃帝后裔。
3、其它來源如下:
(1)出自共氏,為炎帝之後。
(2)古代共工氏部落後裔,由祁連山一帶逐步往東遷徙至河南靈寶以至朝鮮、日本,有的姓共,後來又有的加一個三點水,姓了洪。譬如:漢武帝時,共工氏後裔共勳之子共普,為躲避朝廷內亂,去敦煌後改為洪姓,叫洪普,洪普被不少洪氏人信封為始祖。
(3)唐朝豫章宏姓,為避諱唐太子宏而改為洪姓。
(4)宋朝宋太祖的祖父叫趙弘,江西、江蘇的弘姓人、劉姓人因避諱,改為洪姓。
【郡望】
敦煌郡(今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)、宣城郡(今安徽省東南部)、豫章郡(今江西省南昌市)。
【堂號】
1、雙忠堂:宋朝洪皓,以禮部侍郎的身份出使金國。金人扣留了他,皓堅決不屈服。被扣15年,他經常暗自派人向宋朝廷報告金國的情況,人們把他比作蘇武。他的兒子洪邁,又以翰林學士的身份出使金國,金人強迫他稱「陪臣」,他堅決拒絕,因此被金人扣留。他父子都為了祖國恪盡忠誠,人稱「父子雙忠」。
2、三瑞堂:源自洪皓,他在西曆1115年登進士,狀元及第,中進士後任海寧主簿時,蠲免賦稅,撫恤貧民,縣中的荷、桃、竹都成連理,便命名自己的住房為「三瑞堂」。
【歷史人物】
洪適(西元1117——1184年),字景伯,號盤洲老人,南宋鄱陽(今江西鄱陽)人。少年時即能日誦書三千言。是洪皓的大兒子,當他的父親出使金國的時候,他只有十三歲,不僅把家事處理得井井有條,並且和兩個弟弟專心苦讀,很快地就「三洪文名滿天下」,與弟洪遵、洪邁先後同中博學鴻詞科,有「三洪」之稱。高宗贊其:「父在遠方,子能自立,此忠義報也。」
宋高宗紹興年間,朝廷非常器重他,歷任許多官職都有政績,聲譽為人所稱道。後來因久雨影響了莊稼收成而引咎辭職。幹道五年(1169年),以觀文殿學士提舉臨安府洞霄宮。此後家居16年。卒謚文惠。
當驃悍的金騎南侵時,高宗能夠在東南維持偏安的局面,固然得力於宗澤、岳飛、韓世忠、劉錆等名將忠勇善戰,苦力支撐,最主要的還是許多民眾紛紛組織義軍,配合官兵作戰。當時朝廷方面,對義軍的態度是極不一致的,有的把義軍當作「叛亂」,有的能夠較清醒地估計義軍的抗金作用。
當金主完顏亮死後,洪適就向高宗建議:「金兵侵略中土,雖然一時佔據了很多地方,但是真心投順金兵的是極少數。應該秘密告訴中原的各地義軍,趁完顏亮剛死,分區攻克州縣,政府軍可以屯駐淮泗,加緊操練,廣積糧草,和義軍相呼應。再等到四川、湖北、陝西、山東各地大兵雲集,就可以大舉反攻了」。這種見解,無疑是正確的。他在作尚書戶部郎中時,總領淮東軍馬錢糧,雖是軍務繁重,軍用浩大,但他始終調度有方,供應無缺。最後他被提升為右丞相兼樞密使。
洪適工書,曾書「鶻山寺雄跨堂」匾額,頗為雄渾壯偉。他的著作很多,有《盤州集》、《五代登科記》等。他在研究金石學方面,有卓越的成就,尤其是其在知紹興府任內和家居16年期間,用力尤多,取古今石刻,法其字為之韻,辨其文為之釋,以辨隸書。他著過《隸釋》二十七卷,《隸續》二十一卷,這兩部著作專錄碑刻,並附以考證的說明。
其金石學著作,特別是《隸釋》、《隸續》,先依碑釋文,著錄全文,後附跋尾,具載論證,開金石學最善之體例,所以《隸釋》、《隸續》二書在學術上的價值是極大的,對後代有重大影響。他與歐陽修、趙明誠並稱宋代金石學三大家。
相關文章
- 《百家姓》(46-3):杭 (2010年6月9日)
- 《百家姓》(46-2):單 (2010年6月7日)
- 《百家姓》(46-1):郁 (2010年6月5日)
- 《百家姓》(45-4):鄧 (2010年6月3日)
- 《百家姓》(45-3):賁 (2010年6月1日)
- 《百家姓》(45-2):宣 (2010年5月30日)
- 《百家姓》(45-1):丁 (2010年5月28日)
- 《百家姓》(44-4):宗 (2010年5月26日)
- 《百家姓》(44-3):應 (2010年5月24日)
- 《百家姓》(44-2):解 (2010年5月22日)
- 《百家姓》(44-1):干 (2010年5月20日)
- 《百家姓》(43-4):繆 (2010年5月18日)
- 《百家姓》(43-3):裘 (2010年5月16日)
- 《百家姓》(43-2):房 (2010年5月14日)
- 《百家姓》(43-1):經 (2010年5月12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