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
杭(ㄏㄤˊ)。
【歷史來源】
1、源自於姒姓。出自大禹的後代,屬於以國名為氏。大禹治水後,留下不少舢板,大禹便讓自己的支子管理,封為余航國(今浙江餘杭),其後人便國名命姓,稱作航姓。後來又去舟加木,遂成杭氏。
2、源自於抗氏。抗、杭同源,屬於改抗氏為杭氏。漢朝東鄉侯、長沙太守杭徐,本姓抗。《元和姓纂》云:三伉氏,春秋時衛邑也。抗氏,魏國三伉大夫之後,後有抗喜為漢中太守。後轉寫為杭氏。因古代「杭」、「抗」二字通用,他的後代子孫便以杭為姓,稱杭氏。
【郡望】
1、餘杭郡:原為秦朝會稽郡所轄的餘杭縣。東漢時分屬吳郡。南朝陳設置錢唐郡,隋代改名為餘杭郡。在今浙江省境內,有餘杭山,近太湖。
2、丹陽郡:漢武帝元狩二年(西曆前121年)置丹陽郡。相當於現在安徽省宣城一帶地區。
【堂號】
1、餘杭堂:以望立堂。
2、東鄉堂:後漢時有個叫航徐的人。他最初是當宣城長,把山林中的蠻夷全部遷到縣城附近,境內遂無盜賊。後來他升為中郎將,因攻破泰山的盜賊,被封為東鄉侯,遷長沙太守。杭氏因以「東鄉」為堂號。
【歷史人物】
杭世駿,清代浙江仁和人。(西元1696-1773年)字大宗。博覽群書,擅長詩文,乾隆元年(西元1736年)舉博學鴻詞,授編修,官至御史。
曾校勘武英殿《十三經》、《二十四史》,纂修《三禮義疏》。著有《石經考異》、《史記考異》、《漢書疏證》、《道古堂詩文集》等。
杭世駿後來歸隱杭州,自製一舫游西湖,取名「杭杭杭」。第一個杭字意為杭州,第二個杭字意為自己的姓,最後一個杭字意為方舟(《詩》有「一葦杭之」),合起來說就是杭州杭姓的游航,可說是挺新奇的了。
相關文章
- 《百家姓》(46-2):單 (2010年6月7日)
- 《百家姓》(46-1):郁 (2010年6月5日)
- 《百家姓》(45-4):鄧 (2010年6月3日)
- 《百家姓》(45-3):賁 (2010年6月1日)
- 《百家姓》(45-2):宣 (2010年5月30日)
- 《百家姓》(45-1):丁 (2010年5月28日)
- 《百家姓》(44-4):宗 (2010年5月26日)
- 《百家姓》(44-3):應 (2010年5月24日)
- 《百家姓》(44-2):解 (2010年5月22日)
- 《百家姓》(44-1):干 (2010年5月20日)
- 《百家姓》(43-4):繆 (2010年5月18日)
- 《百家姓》(43-3):裘 (2010年5月16日)
- 《百家姓》(43-2):房 (2010年5月14日)
- 《百家姓》(43-1):經 (2010年5月12日)
- 《百家姓》(42-4):莫 (2010年5月10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