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
屈(ㄑㄩ)。
【歷史來源】
1、出自於夏代時有屈驁,曾經被夏王啟討伐。他是屈氏的祖先。
2、出於羋姓。其始祖是春秋時楚國莫敖。春秋時,楚武王的兒子瑕,官至莫敖,位於令尹之下,楚武王封瑕於屈地(今湖北秭歸),把屈作為瑕的食采之邑,故史稱屈瑕,或莫敖瑕。屈瑕的後代以封地命姓,遂稱屈氏。戰國時,屈氏、景氏、昭氏成為楚國公族中有勢力的大宗。
3、北魏孝文帝時,有代北複姓屈男氏、屈突氏改為屈姓。其後子孫亦稱屈氏。
【郡望】
1、臨海郡:三國時東吳太平二年(西曆257年)將會稽郡部分置臨海郡於章安,相當今浙江省東部沿海、象山港以南地區。隋開皇九年(西元589年年)臨海郡廢,置臨海縣。據《郡望百家姓》載:屈氏望出臨海郡(或臨淮郡)。
2、河南郡:漢高帝置,治所在今天河南省洛陽市一帶。據《姓氏考略》 載:屈氏望出臨海河南。
【堂號】
三閭堂、汨羅堂:都是根據屈原命名的。戰國時屈原,博聞強記,明於治亂,在楚國官至三閭大夫。楚懷王很尊重其才。後來因為被奸臣靳尚和鄭貴妃說他的壞話,被貶到江南。他作了《漁父詞》,表明自己的愛國心,自投汨羅江而死。
【歷史人物】
屈原,名平,字原,戰國末期楚國丹陽(今湖北秭歸)人,約生於西元前353年—前335年,逝於西元前283年—前269年。屈原本為楚國重臣,早年受楚懷王信任,任左徒,常與懷王商議國事,在屈原努力下,楚國國力有所增強。但由於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,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。
懷王二十四年,屈原被逐出郢都,流落到漢北。流放期間,屈原為抒發心中感慨,開始作《楚辭》這部包括《離騷》、《九歌》、《天問》……等16篇經典的文學創作,用楚言、楚風等神話傳說為經緯,融入了自己的風格而成。後來曾經被召返。楚頃襄王即位後昏庸無道,聽信讒言,再次驅逐屈原。屈原流落在今湖南沅水湘水一帶。
頃襄王二十一年(西元前278年),秦國大將白起揮兵南下,攻破了郢都,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,於五月五日,懷大石投汨羅江而死。傳說當地百姓非常愛戴他,驚聞惡耗之下,痛惜不已,於是大家聯手在江中快速划著舟船,來驅趕聚集的魚群;投下大量以竹葉包米的食物(即粽子的前身)餵魚;以此防止屈原遺體被魚所食。從此以後,人們在每年的中國歷五月初五(端午節),包粽子吃,划龍舟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。
相關文章
- 《百家姓》(31-3):舒 (2010年2月9日)
- 《百家姓》(31-2):紀 (2010年2月7日)
- 《百家姓》(31-1):熊 (2010年2月5日)
- 《百家姓》(30-4):龐 (2010年2月3日)
- 《百家姓》(30-3):茅 (2010年2月1日)
- 《百家姓》(30-2):宋 (2010年1月30日)
- 《百家姓》(30-1):談 (2010年1月28日)
- 《百家姓》(29-4):戴 (2010年1月26日)
- 《百家姓》(29-3):成 (2010年1月24日)
- 《百家姓》(29-2):伏 (2010年1月22日)
- 《百家姓》(29-1):計 (2010年1月20日)
- 《百家姓》(28-4):臧 (2010年1月18日)
- 《百家姓》(28-3):明 (2010年1月16日)
- 《百家姓》(28-2):貝 (2010年1月14日)
- 《百家姓》(28-1):米 (2010年1月12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