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
談(ㄊㄢˊ)。
【歷史來源】
1、周武王建立周朝後,為了追念先聖先王的功德,因而封殷帝乙長子微子啟於宋為談國,又名為郯國。根據《姓苑》記載:「殷帝乙長子微子啟,周武上封之於宋。傳國36代至談君,為楚滅。子孫以國為氏」。傳國三十六代至談君,被楚國滅亡,子孫便以國為姓。望出梁國、廣平。(漢置廣平郡,現在河北省雞澤縣。)
2、周朝有大夫籍談,其後亦有談氏。歷史上有談氏避仇改為譚氏一說。
3、源出於己姓。相傳少昊後裔的封地在郯國〈今山東郯城西南〉,戰國初期,郯國被越國所滅,由於談與郯音同,所以其後代便以郯為姓。
【郡望】
1、梁國:即梁郡,漢建梁國,治所在淮陽(今河南省商丘南),南朝宋為梁郡,移治下邑(今安徽省碭山)。隋曾以宋州為梁郡,唐為睢陽郡。
2、廣平郡:西漢景帝時初置,轄境在今河北南部永年縣一帶。
【歷史人物】
談遷(西元1594年∼西元1657年)原名以訓,字仲木,號射你,明亡後改名為遷,字孺木,號觀若。祖籍汴梁(今開封),隨宋室南渡,定居於鹽官西南棗林村,後江沙坍落,再遷至馬橋麻涇港西(今海寧馬橋)。
談遷自幼刻苦好學,家貧,一生未曾做官,自學成才,靠替人繕寫、代筆維持生活,是位真正獻身學術的人,他不計報酬,不慕虛名,貧寒一生,有骨氣、節氣和使命感。崇禎十五年冬,有商船從日本走私價值十萬金的人參,在海寧登陸,前往嘉興。劉憲模抓了私販,不但沒上報,還企圖侵吞這批人參,想請談遷寫信買通浙江巡撫。談遷認為此事重大,隱瞞不住,拒絕寫信。後果然事情敗露,劉憲模被罷官。南明弘光元年(西元1645年) ,談遷作為閣臣高弘圖的記室,出謀劃策,頗受高弘圖、張慎言等賞識,擬薦談遷為中書舍人及禮部司務,談遷堅辭不就,引退回家隱居。
談遷博鑒群書,善諸子百家,精研歷史,尤重明代典故。談遷的母親亡故,他守喪在家,讀了不少明代史書,覺得其中錯漏甚多,於是他立志編撰明史。從天啟元年(西元1621年)開始,他長年背著行李,步行百里之外,到處訪書借抄,饑梨渴棗,市閱戶錄,廣搜資料,歷時二十餘年才完成百卷500萬字的巨著《國榷》。
清順治十四年,談遷去山西平陽(今臨汾)祭奠先師張慎言,病逝於客地。著作另有《棗林集》、《棗林詩集》、《棗林雜俎》、《北遊錄》、《西遊錄》、《史論》、《海昌外志》等。
相關文章
- 《百家姓》(30-4):龐 (2010年2月3日)
- 《百家姓》(30-3):茅 (2010年2月1日)
- 《百家姓》(30-2):宋 (2010年1月30日)
- 《百家姓》(29-4):戴 (2010年1月26日)
- 《百家姓》(29-3):成 (2010年1月24日)
- 《百家姓》(29-2):伏 (2010年1月22日)
- 《百家姓》(29-1):計 (2010年1月20日)
- 《百家姓》(28-4):臧 (2010年1月18日)
- 《百家姓》(28-3):明 (2010年1月16日)
- 《百家姓》(28-2):貝 (2010年1月14日)
- 《百家姓》(28-1):米 (2010年1月12日)
- 《百家姓》(27-4):狄 (2010年1月10日)
- 《百家姓》(27-3):禹 (2010年1月8日)
- 《百家姓》(27-2):毛 (2010年1月6日)
- 《百家姓》(27-1):祈 (2010年1月4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