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
成(ㄔㄥˊ)。
【歷史來源】
1、出自於姬姓。西周初年,周武王封其弟-文王第五子叔武在郕(今山東寧陽東北),建立郕國。之後後代以國名郕為姓,後有的去邑為成姓。而另外發源於今河南范縣西濮城北。周武王將另一個王族叫季戴的,分封在另一個也稱為郕邑的地方,即今河南范縣濮城一帶。季戴也在郕邑建立了郕國,其後代也以國名郕為姓,後改郕為成,形成了成姓的一支。
2、出自於羋姓。始祖為成虎。春秋時,楚國君主若敖有公子名成虎,其孫以王父之字為姓,遂為成姓。
3、根據《北京彔》資料記載,古匈奴部落屠各族亦有成氏。
【郡望】
1、弘農郡:漢武帝元鼎四年(西曆前113年)設郡,相當於今河南省內鄉以西,陝西省柞(zha)水以東及華山以南地區,治所在弘農縣(今河南省靈寶縣北)。
2、上谷郡:戰國時,趙國公子嘉自立為代王,駐軍上谷。西曆前222年,秦滅趙後置上谷郡,相當於今河北省西北部,治所在沮陽(今河北省懷來縣東南)。
【堂號】
永敬堂:春秋時,成回是孔子的再傳弟子。直接拜子路為師。成回處世接物永遠保持恭敬。子路問他,他說:「人為善者少,為讒者多。行年70常恐行節之虧,是以恭敬待大命。」子路點頭說:「你真是君子啊!」
【歷史人物】
成公綏
成公綏(西元231年~西元273年),字子安,西晉東郡白馬〈今河南渭縣東〉人。自幼聰敏,有俊才而口吃,博涉經傳,詞賦甚麗,閒默自守,不求聞達。魏時張華很看重成公綏,「每見其文,歎伏以為絕倫」(《晉書.成公綏傳》)曾薦之太常、征為博士,官至中書郎,入晉後曾與賈充等參定《晉律》。
早在漢代已有烏鴉是孝烏的說法,成公綏認為烏鴉是孝烏,老烏鴉不能捕食時,其兒女們會餵食父母,以報答父母哺食之恩,乃作《烏賦序》美之。
成公綏所著有詩、賦、雜筆十餘卷,而《天地賦》、《嘯賦》等,皆為傳世名篇。成公綏好音律,曾作《琴賦》、《琵琶賦》等,其中《嘯賦》以細緻生動的筆法描繪長嘯,認為嘯具有悠揚婉轉的音韻之美,嘯便成為古典作品的一種文學意象。
相關文章
- 《百家姓》(29-2):伏 (2010年1月22日)
- 《百家姓》(29-1):計 (2010年1月20日)
- 《百家姓》(28-4):臧 (2010年1月18日)
- 《百家姓》(28-3):明 (2010年1月16日)
- 《百家姓》(28-2):貝 (2010年1月14日)
- 《百家姓》(28-1):米 (2010年1月12日)
- 《百家姓》(27-4):狄 (2010年1月10日)
- 《百家姓》(27-3):禹 (2010年1月8日)
- 《百家姓》(27-2):毛 (2010年1月6日)
- 《百家姓》(27-1):祈 (2010年1月4日)
- 《百家姓》(26-4):汪 (2010年1月2日)
- 《百家姓》(26-3):湛 (2009年12月31日)
- 《百家姓》(26-2):邵 (2009年12月29日)
- 《百家姓》(26-1):姚 (2009年12月27日)
- 《百家姓》(25-4):尹 (2009年12月25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