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->歷史典故

《百家姓》(28-2):貝

文/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

【明慧學校】

貝(ㄅㄟˋ)。

【歷史來源】

1、出自姬姓。是文王庶子姬奭之後。召開康移封於薊,其支庶子孫食采於河北巨鹿浿水,建立了郥國,為燕國附庸,之後子孫便以國名姓。但後代子孫便把郥 去邑改為貝。而這一支貝姓,望出河北清河(今河北省清河)。
2、以地名命姓。因世居貝丘的人,所以以此地命貝姓。而貝丘在今山東省博興縣東南。

【郡望】

1、清河郡:根據《姓氏考略》與《郡望百家姓》都記載:貝氏望出清河。漢高帝五年(西曆202年)置郡,治所在清陽(今河北省清河縣東南)。相當於今河北省清河至山東省博興。臨清一帶地區。

【堂號】

明朝時貝恆任邵陽知縣,後改知東阿。為官仁察明恕,甚得民心。朝廷調他另有任用,東阿耆老數百人到朝廷挽留,朝廷只好升他一級仍留東阿。

【歷史人物】

貝瓊

貝瓊(西元1314年~西元1378年),字廷琚,名闕,一字廷臣,號清江,元末明初崇德(今浙江桐鄉)人。貝瓊少年時即聰穎慧悟,個性坦率,篤志好學,博通經史百家。他曾在海寧講學,學生眾多,他在講學時,除了課徒以外,還時常與山上的僧人相往來,後客遊江浙間,四十八歲始為舉人。

貝瓊博覽群史,工詩能文,明洪武三年(西元1370年)應召編修《元史》,後歷官國子助教、中都國子監助教。貝瓊曾經感慨古樂不作,特作《大韶賦》以明志,為明初三大儒官之一,與張美和、聶鉉齊名,號「成均三助」。貝瓊從楊維楨學詩,其詩風平易,寫景記事之作,時流露隱逸思想。貝瓊著有《清江貝先生詩文集》、《詩集》、《清江稿》、《雲間集》、《真真曲》及《清江文集》。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