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->歷史典故

《百家姓》(28-1):米

文/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

【明慧學校】

米(ㄇㄧˇ)。

【歷史來源】

1、源自國名。隋唐時,西域有一個國家叫米國(今蘇聯烏茲別克共和國薩瑪律汗的西南),以農牧為業的國家。漢朝時被匈奴攻擊,便往中國這邊遷移,唐時作為中國的附庸國。之後逐漸內遷中原,世代繁衍,他們便以國名為姓氏,後來就形成米氏。
2、源自羋姓。根據《姓氏考略》記載,宋米芾自稱是先秦時楚國後裔,本姓羋,後來改為同音字米。
3、源自中國回族姓氏。米姓主要出自於古西域康居國。米氏原本居住在昭武城(今甘肅省高台縣境內),是「昭武九姓」之一。後來歸屬匈奴,遷到中亞阿姆河、錫爾河兩河流域,爾後建立米國。至今故址在今烏茲別克撒馬兒罕西南部。米國人進入中國後,子孫便以米為姓。

【郡望】

1、京兆郡:即首都長安直轄區。在近陝西省西安市至化縣一帶。
2、隴西郡:戰時秦昭襄王置。在今甘肅省東鄉以東及隴西一帶。
3、高平郡:西晉泰始元年(西元265年)將漢代原有的山陽郡改為高平郡,在
今山東巨野縣一帶。

【堂號】

1、鹿門堂 宋代禮部員外郎米元章號「鹿門居士」。
2、寶晉堂 米元章好潔,所居曰「寶晉齋」。
3、海岳齋 米元章又號米南宮,書法與蘇軾、黃庭堅、蔡襄並稱「宋四大家」,自號「海岳外史」。

【歷史人物】

米芾

米芾(西元1051年∼西元1107年),字元章,號海岳外史,又號鹿門居士,宋襄陽(今屬湖北)人,世稱為「米襄陽」。米芾六歲熟讀詩百首,七歲學書,十歲寫碑,於二十一歲步入官場。米芾官至禮部員外郎,或稱為「米南宮」。米芾的個性倜儻不羈,舉止顛狂,所以人稱「米顛」。有一次,米芾在台州作官,看見一巨石,樣貌奇醜,他大喜之餘,跑回去換了一身整齊的衣服,然後撮土焚香並叩拜頑石,且呼此石為「石兄」,旁人頗為側目,他卻絲毫不以為意。

米芾在書法上的成就來自後天的苦練。米芾擅長各種書體,他的行書深受王獻之的影響,字體剛健端莊又不失流麗的姿態,是「宋四書家」之一,又首屈一指。米芾畫圖的時候,不一定用筆,有時以蔗渣,有時用蓮蓬,常有新的創意。他擅長水墨山水,獨創山水畫中的「米家雲山」之法,為後世所傾慕並爭相倣傚。

有一日,宋徽宗令米芾在金殿上,當著文武百官面前,在屏風上寫「周官篇」,他運筆如飛,一篇龍飛鳳舞的「周官篇」立刻出現在眾人面前,贏得眾人喝采。宋徽宗問米芾想封賞何物?米芾請皇上賜予方才寫字的硯台,徽宗答允後,米芾拔腳便往前跑,不小心踩到衣角,差點摔了一跤。他抓過硯台便往懷裡放,沒想到墨汁順著衣襟往下流,一直流到腿上,弄的滿身黑,旁人大笑不止,他卻不以為意。

米芾著有《寶晉英光集》、《書史》、《畫史》、《硯史》等書。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