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->歷史典故

《百家姓》(7-4):華

文/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

【明慧學校】

(ㄏㄨㄚˊ)。

【歷史來源】

1、源於姒姓。
相傳夏王仲康於西嶽華山封禪,其支系後裔由此以華為氏。
2、出自子姓。
西周初,商王之族微子啟被封於商丘,建立宋國。東周初,宋戴公之子考父食辨於華。其子孫遂以邑為姓,成為宋國著名家族。據(名賢氏族言行類稿):「華督、華元、華定、華亥,並為宋卿。」南北朝以後,從華姓中分出花氏。
3、出自其他民族。
清滿洲八旗姓愛新覺羅氏之後有改華姓者;清嶺夷十二地夷人頭目,嘉慶十三年歸附,十六年改流更姓住牧,芭蕉溝夷人為華姓;錫伯族華西哈爾氏,漢姓為華;今滿、蒙古、回等民族有此姓。

【郡望】

1、平原郡,漢代設置,治所在平原(故城在今山東平原縣西南)。
2、武陵郡,漢代設置,治所在義陵(故城在今湖南漵浦南)。
3、沛國,西漢為沛郡,東漢為沛國,治所在相縣(故城在今安徽濉溪縣西北)。

【堂號】

本仁堂:據《蕭山漁臨華氏宗譜·序》載:華氏「原姓宋,實微子(商·紂王同父異母兄長)之裔,食采於華(今河南省商丘以東至江蘇省銅山以西地區),西周時,宣王姬靜遂因地賜華姓。華、宋二姓,萬世難婚。」這段文字說明華氏源流和華、宋不通婚的原因。

此外,華姓的主要堂號還有:「存裕堂」、「詒谷堂」、「享敘堂」、「培元堂」、「壽和堂」、「永思堂」、「武陵堂」、「享德堂」、「思訓堂」、「慶余堂」、「敦本堂」、「禮耕堂」、「佑啟堂」等。

【歷史名人】

華陀

華佗(約西曆145—208),字元化,東漢末沛國譙(今安徽亳州市譙城區)人。華佗生活的時代,天災人禍,他目睹這種情況,非常同情受難的百姓,因此,他不願做官,寧願四處為百姓解脫疾苦。

千百年來,相傳華佗給關公「刮骨療毒」的故事,更是燴炙人口。三國時期,關公在樊城被毒箭射傷了右臂,華陀在他的傷口撒上麻醉止痛藥「麻沸散」,再用尖刀剖開他右臂的皮肉,刮骨療毒,當時關公仍然可以與人喝酒下棋,談笑風生,令在旁的將士們莫不敬佩的。

在《三國誌.華陀傳》中,有一則治寄生蟲病的醫案。有一次華陀路上遇見一個人,他雙手壓著上腹部,不時的彎下腰作嘔,華陀立即上前診脈,斷定是蟲子逆行,上擾其膽道和食道、咽喉的關係,華陀對他說:「前面賣餅人的酸菜水,可以止痛。」要病人去喝一大碗,還開了藥方,讓他過幾天再服用;那病人對華陀的話半信半疑,但還是照辦,後來果真不痛了,喉嚨裡也不再難受,幾天後,他服下華陀開的藥方,居然吐出一條又長又粗的蟲來;後來那病人特地來拜謝華陀,但華陀不在家,他便進入陳設簡樸的堂屋裡,看見牆上掛著許多蟲,蟲的大小不等,已經僵硬了,和自己吐出來的形狀一模一樣,於是,他更加敬佩華陀的醫術。

不求名利,使華佗得以集中精力於醫藥的研究上。《後漢書.華佗傳》說他「兼通數經,曉養性之術。」尤其「精於方藥」,人們稱他為「神醫」。他曾把自己豐富的醫療經驗整理成一部醫學著作,名曰《青囊經》,可惜沒能流傳下來。但不能說,他的醫學經驗因此就完全湮沒了。因為他許多有作為的學生,如以針灸出名的樊阿,著有《吳普本草》的吳普,著有《本草經》的李當之,把他的經驗部分地繼承了下來。至於現存的華佗《中藏經》,那是宋人的作品,用他的名字出版的,但其中也可能包括一部分當時尚殘存的華佗著作的內容。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