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->歷史典故

《百家姓》(7-3):嚴

文/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

【明慧學校】

(ㄧㄢˊ)。

【歷史來源】

1、出自莊姓,為避明帝劉莊名諱而改,得姓始祖嚴忌。據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謚為氏》所載,東漢時,莊姓為避明帝劉莊之諱,改姓嚴。到魏晉時期,姓嚴的人中有一部分恢復了原來的莊姓。這樣,就出現了莊、嚴姓並存於世的情況。故有「莊嚴本一宗,同姓不可婚」之說。
2、出自羋姓,為戰國時楚莊王之後,以謚號為氏。據《元和姓纂》所載:「羋姓,楚莊王支孫,以謚為姓。」而羋姓又可追溯到黃帝后裔顓頊帝。
3、出自古嚴國,以國名為氏。據《姓考》所載,古有嚴國,國人以國為氏。

【郡望】

1、馮翊郡,東漢末始置,治所在臨晉(今陝西大荔)。
2、華陰郡,唐代改華州置太州,改華陰郡,治所在華縣(今陝西)。
3、天水郡 漢天水郡治所在平襄(今甘肅通渭西北)。東漢一度改為漢陽郡,移治冀縣(今甘谷東南)。魏恢復天水原名。西晉移治上邦(今天水)。隋唐天水郡即秦州。

【堂號】
天水堂:漢時郡名,在甘肅渭縣境,即今伏羌地。

【歷史名人】

嚴光

嚴光,字子陵,名遵,會稽余姚(今浙江余姚)人。他原姓莊,後人因避明帝諱改姓嚴。年輕時就很有名望,後來遊學長安時,結識了劉秀和侯霸等人。

西曆25年,劉秀擊敗王莽,當上了皇帝,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光武帝。他登基後,到處尋找嚴子陵。幾年後,得知嚴子陵披著羊皮隱居在齊國某個地方(今浙江省桐廬縣境內)釣魚,便立即派人帶著聘禮,備了車去請,一連請了三次,嚴光卻不願出來作官而躲了起來。後來在浙江桐廬縣富春江上,發現有個人反穿皮襖釣魚,大家都覺得這是個怪人,當地縣令把這件事報到京裡去。漢光武帝一看報告,便知道這人一定是老同學嚴光,這次一定把他接到京裡來,但嚴光還是不願作官。

這時,侯霸已經當上了劉秀的丞相。他深知劉秀十分器重嚴光,所以一聽到嚴光來了,不敢怠慢,馬上派人攜書問候。嚴光卻對侯霸那種追名逐利、一味投機的行為十分鄙視,看了侯霸的信後,也不願回信,只讓來人帶了兩句話去,說是「懷仁輔義天下悅,阿諛順旨要領絕」。侯霸心中十分不滿,便想方設法要把嚴光攆出洛陽去。嚴光則因為看到侯霸這樣的人居然當了丞相,也不願在洛陽呆下去,每天在房裡睡覺。甚至劉秀親自來看望他,他也閉著眼睛,不理不睬。

過幾天,劉秀又將嚴光請到宮中,與他談論舊事,談得十分投機。晚上,還與嚴子陵同榻而臥。嚴子陵在睡夢中把腳擱到他的肚皮上,他也毫不介意。不料此事被侯霸知道了,便叫太史官上奏,說是昨夜「客星犯帝座」,想以此引起劉秀對嚴光的猜忌。劉秀聽了卻哈哈大笑,說:「這是我和子陵同睡啊,沒事!」然而嚴光卻知道其中必有緣故,從這件事中,他看到了小人的傾軋,官場的險惡,便執意不肯再留在洛陽了,最後他不辭而行,悄然離去,隱居於富春山下。

建武十七年(西曆41年),劉秀曾再一次徵召嚴子陵,嚴子陵也再一次地拒絕了,並索性回到故里陳山隱居起來,沒過幾年,便老死在這裡,享年八十歲。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