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字經》故事: 第三單元(2)

「融四歲,能讓梨。弟與長,宜先知。」
東漢時,有個兒童叫孔融,他四歲的時候,就懂得把大梨讓給哥哥吃。這種尊敬兄長和友愛謙讓的道理,是每個人都應該知道的。

大紀元時報

《三字經》故事 第三單元(1)

「香九齡,能溫席。孝於親, 所 當 執。」
東漢時,九歲的黃香知道孝敬父親,用自己的身體為父親暖被窩。這是每個孝順父母的人都應該效仿和遵守的。

大紀元時報

《三字經》故事:第二單元(4)

「為人子,方少時。親師友,習禮義。」
我們做子弟的,在年輕時就應該親近良師,尊敬老師和結交益友,學習人和人之間交往的禮節和知識。

大紀元時報

《三字經》故事:第二單元(3)

「玉不琢,不成器。人不學,不知義。」
一塊沒有經過雕琢的玉石,成不了精美的玉器。同樣,一個人如果不經過學習,就不會懂得知識和道理的。

大紀元時報

《三字經》故事:第二單元(2)

「子不學,非所宜。幼不學,老何為。」
小孩子不好好學習,是很不對的。如果一個人從小的時候不讀書學習,那麼長大以後會有什麼作為呢?

大紀元時報

《三字經》故事:第二單元(1)

只是養育子女,而不給予良好的教育,這是做父母的過錯。教導學生不嚴格要求,這就是做老師的失職了。

大紀元時報

《三字經》故事: 第一單元〈4〉

「雖然,朝代頻繁更換,國家動盪不安。但孩童的學習不能鬆懈,要想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,就必須刻苦學習,掌握文化知識,懂得做人的道理,長大後才能為國家社稷做貢獻。」孩子們在他的熏陶下,五個兒子都在科舉考試中金榜題名。竇禹均以「五子登科」而揚名於天下。

大紀元時報

《三字經》故事: 第一單元〈3〉

戰國時期,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,選擇鄰居而住,是為了使兒子有一個好的環境學習。孟子逃學,她就割斷織布機上的線來教育兒子。

大紀元時報

《三字經》故事:第一單元〈2〉

如果在成長的過程中,沒有好的教育,善良的本性就會改變。教育好人的根本方法,最重要的就是專心致志,始終不懈。

大紀元時報

《三字經》故事:第一單元〈1〉

人剛出生的時候,每個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;這種善良的本性並沒有很大的差別,但長大過程中,每個人因為生活環境以及受教育情況的差異,各人的習性向著不同的方向發展,生活習慣及個性的差距就越來越大了。

大紀元時報

專題
童話寓言
《三字經》故事
養蒙圖說
明珠阿姨講故事
阿哲說故事
十二生肖的故事
中國寓言故事
北歐的神話傳說
二十四孝的故事
神仙故事
佛家故事
新嫦娥傳奇
新媽祖傳奇
新精衛傳奇
精選文章
[category_word]

第9頁 共9頁 [ 1 2 3 4 5 6 7 8 9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