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內而安外的明君(三):雄才大略的康熙大帝

康熙在位六十年,其文治武功都無與倫比,並開啟了康乾盛世,清朝成為當時世界上幅員最為遼闊、人口眾多、經濟最富庶的帝國。經過其治理,到康熙中葉以後,清朝社會就呈現出一派「盛世」景象。百姓安居樂業,經濟富足。

明慧網

修內而安外的明君(二):盛世明君唐太宗

公元649年,唐太宗崩於含風殿,終年五十二歲,尊號為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。其勤奮親民,文韜武略,英勇過人,既有創業之能又有守業之才,確為「千古一帝」,後有明代史學家朱翌讚太宗曰:「自三代以下,創業守成之君,兼之者為唐太宗,漢之文、景、武、宣,皆不及也。」

明慧網

民間故事:雙胞胎兄弟的同命異報

有一天,他們遇到道士陳希夷,陳希夷看了他們的面相以後,說:「你們兩人眉清目秀,鼻樑挺直,嘴上有紅色的痣,耳白而輪廓鮮紅,氣清神澈,都是科第中人。況你們現在眼耀彩色,必主同科高中!」

明慧網

修內而安外的明君(一):清靜無為的漢文帝

漢文帝劉恆生於公元前203年,是漢朝的第3個皇帝,漢高祖劉邦第4子。劉恆個人躬行節儉,勵精圖治,最終開創治世「文景之治」,公元前157年,漢文帝劉恆駕崩,在位23年,享年47歲,謚號孝文皇帝。也是家喻戶曉的《二十四孝》中為母親薄太后親嘗湯藥的主角。

明慧網

歷史人物:光武帝明慎戒驕,勤政不疲

光武(帝)在軍中時間很長,討厭武事,而且了解天下久經戰亂,非常疲乏,所以光武更想讓百姓免除勞役負擔,安居樂業。自從隴、蜀平定之後,若不是有緊急情況的話,光武未嘗談論過軍旅之事。皇太子曾經問過攻戰之事,光武說:「古代,衛靈公問戰爭之事,孔子不做回答。這些事,不是你所能了解的。」

明慧網

歷史人物:重德性的方克勤

方克勤雖有良好政績,其個人生活卻很儉樸,從不穿綢緞衣服,一件粗布袍子穿了10多年也不買新的。他住在簡陋房子裡,室內沒有什麼家具擺設,就只有幾本舊書而已。方克勤與人交友,絕不接受別人贈物,對屬下的進貢或禮物一律謝絕不受。

大紀元時報

歷史人物:以身作則的張英

張英回信告知家人:「千里捎書為一牆,讓他三尺又何妨?長城萬里今猶在,不見當年秦始皇!」於是,張家主動後退三尺,不再爭辯。鄰居家大受感動,也後退三尺,最後留下六尺巷,兩家從此和睦相處。

大紀元時報

依缸苦練的王獻之

王獻之聽完,覺得很慚愧,也終於明白自己在書法上還需要大力加強,不能倚仗父親名氣就輕忽怠學。自此,王獻之學會謙卑向學,加之鍥而不捨的苦練,終於,他也晉升為當代書法名家之一。後來,人們把他的字和父親王羲之的字並列,並稱為「二王」。

大紀元時報

歷史人物:美國獨立運動重要推手的富蘭克林

「在我的一生中,能讓我佩服的人有三位,第一位是班傑明•富蘭克林;第二位也是班傑明•富蘭克林;第三位還是班傑明•富蘭克林。」——美國第一任總統 喬治•華盛頓

大紀元時報

歷史人物:北宋科學家沈括

在我國北宋時代,有一位博學多才、成就顯著的科學家,他就是沈括(1031-1095)。沈括,字存中。浙江錢塘(杭州)人,生於官宦之家,自幼勤奮好讀,在母親的指導下,14歲就讀完了家中的藏書。後來沈括隨父親宦游,得以見識各地的風物,在《夢溪筆談》一書中有許多記錄就是來自這一時期。

大紀元時報

專題
歷史典故
歷史人物
堯的故事
百家姓
精選文章
寬容贏得朋友──林肯童年的故事 (2010/6/7)
[category_word]

第1頁 共10頁 [ 1 2 3 4 5 6 7 8 9 10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