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->歷史典故

歷史人物:以身作則的張英

文/淑萍

【明慧學校】張英(1637年∼1708年 )是清朝大學士,也是張廷玉的父親。他為人樂善好施,篤信神佛,為官清廉剛正,深知民間疾苦,獲得康熙皇帝的信任。根據史書記載,康熙朝「一時制誥,多出其手。」因此贏得康熙皇帝的稱讚:「張英始終敬慎,有古大臣風。」

張英自我要求甚嚴,其書房掛有對聯:「讀不盡架上古書,卻要時時努力;做不盡世間好事,必須刻刻存心。」時時努力讀古書,刻刻存心做好事,這是張英對自己的期許。

此外,張英心胸寬大,至今民間還流傳著「六尺巷」的故事。話說張家與鄰居爭地,兩家人鬧得不可開交,張家人為此寫了一封信給張英,說明原委。其後,張英回信告知家人:「千里捎書為一牆,讓他三尺又何妨?長城萬里今猶在,不見當年秦始皇!」於是,張家主動後退三尺,不再爭辯。鄰居家大受感動,也後退三尺,最後留下六尺巷,兩家從此和睦相處。

張英為官清廉,對子女的家庭教育亦不遺餘力。其家訓《聰訓齋語》談到做人應「立品」:「讀經書、修善德、慎威儀、謹言語」。他教導兒子張廷玉:「與人相交,一言一事,皆須有益於人,便是善人。」

張廷玉恪遵父親教導,待人溫厚恭儉,果然成為清朝的大學士、軍機大臣,深得皇帝信任。雍正皇帝曾稱讚張廷玉:「爾一日所辦,在他人十日所不能也。」乾隆也讚賞他:「不茹還不吐,既哲亦既明。」張英、張廷玉父子二代為相,受到當代皇帝的重用,「父子雙學士,老小二宰相」,可以說張英身為父親與朝臣,於公於私,都給張廷玉做了一個好榜樣。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