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->歷史典故

《百家姓》(53-1):芮

文/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

【明慧學校】

芮(ㄖㄨㄟˋ)。

【歷史來源】

1、出自姬姓。上古時,周文王有位卿士叫良夫,周武王打敗殷商後,建立周朝,便把良夫分封到芮(今陝西芮城一帶)為伯,稱為芮伯。芮伯的後代建立芮國。後來,芮伯的後代便以國名為姓。直到春秋時候,芮國被並入晉國,芮國的王族做了晉國的貴族,於是他們保留自己的姓氏,也就是芮姓的起源。在古代,芮姓的望族大多來自於扶風(今陝西咸陽東)、平原(今山東平原縣南20里)。

2、也是出自於姬姓,是以國名為姓,是周卿士芮伯之後。周武王時,封有同姓芮國(今陝西大荔縣朝邑城南),芮伯在周成王時任司徒,子孫世襲周朝卿士。周厲王時,芮良夫見周厲王和榮夷公千方百計搜刮民財,曾加以勸阻,還寫了《桑柔》一詩來諷諫。芮國在春秋時被秦穆公攻滅,芮伯的子孫便以封地為姓,稱芮氏。

【郡望】

1、平原郡:西漢初年置郡。在今山東省北部平原縣一帶。

2、扶風郡:漢代置右扶風,三國魏改為扶風郡。在今陝西省長安縣西。
註:在《郡望百家姓》資料中記載:芮氏望出平原郡。而在《姓氏考略》中記載:芮氏望出扶風。

【堂號】

桑柔堂:周厲王時,芮良夫為士卿,厲王無道,寵信奸臣榮夷公。芮良夫作《桑柔》詩諷刺厲王。大意是追究奸臣慫恿厲王做壞事,使國家危亡。這首詩載入《詩經.大雅》。厲王惱了,竟把良夫流放到彘。結果厲王被直臣逼得逃亡,死在彘。

【歷史人物】

芮良夫

芮良夫是春秋時代周朝的大夫,姬姓伯爵,名良夫,食采於芮,即今山西省芮城縣。他主張在上位者,不可與民爭利,要讓利於民,更不能擅專天下之利。極力反對壟斷財富、獨佔利源。

厲王喜歡榮夷公。芮良夫說:「周王朝大概快不行了吧!那個榮公,一心只想獨佔民利而又不知如何解救國難。利,是百物所生,天地所成,如果壟斷,對國家就危害甚多了。天地生成萬物,普天下人民都要取用,怎麼可以由一個人或朝廷獨佔呢?得罪的民眾甚多,又不知做好大難臨頭的準備,用這一套去教天子,這天下還坐得久嗎?

君臨天下,在上者,應該開發天下的財源,上得神祐,下得民心,使舉國上下各得其利,各得其所。即使這樣,那些聖明的天子,也還要整天提心吊膽,深怕招惹民怨,那就得不償失。所以《周頌》曰:『思文後稷,克配彼天,立我蒸民,莫匪爾極。』(思念文德昭明的先祖後稷,他的功德可以與天相比。教民稼穡,播植百谷,立我生民之道,無非是他的功勳。)《大雅》也說:『陳錫載周。』(分賜百姓,施惠於人,才能綿延周祚,世代為王。)這不正是既知分利於民又知臨淵履薄嗎?所以周朝才能國祚綿長以至今天!

現在天子卻去學習怎樣壟斷經濟、獨佔民利,難道合適嗎?百姓奪取他人的財物,還要叫做『盜』,做天子的人竟然去幹這種事,肯歸順他的人一定不會多。如果啟用榮公,周室必敗。」

之後,厲王果然不願採納芮良夫的諫言,任命榮公為執政的卿士,諸侯們便紛紛不來朝見與歲貢,而厲王最終也步入被放逐彘地的命運了。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