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
毛(ㄇㄠˊ)。
【歷史來源】
1、出自姬姓,以國為氏。據《姓源》及《廣韻》、《風俗通》等所載,周文王第八子叔鄭封在毛(今陝西岐山、扶風一帶),所以後代便以國為姓。清道光年間在陝西岐山出土的西周晚期的青銅器班殷、毛伯敦、毛公鼎等均是毛國的遺物。其中「毛公鼎」為現存銘文最長的青銅器,銘文共497字,記述了周宣王告誡和褒獎其臣下毛公厝之事。這說明西周晚期陝西毛國還存在。毛公子孫在周朝世襲卿士,稱為毛氏。
另外再根據《通志•氏族略》所載,也是出自於姬姓,周文王第九子伯聃(一作明)被封在毛邑(今河南宜陽東北一帶),世稱毛伯聃,為周成王的六卿之一,任司空,掌管建築工程。毛公的後代子孫就以封邑名「毛」命姓,稱毛姓。
2、出自於少數民族。如南北朝時有代北少數民族,世代為酋長,稱毛氏。根據《高麗史》記載,金時女真人有毛姓;彝族姓俄母氏,漢姓為毛;西夏黨項族之毛姓。
【郡望】
1、西河郡:漢時置郡,治所在平定(今內蒙古東勝境內)。東漢時移治離石(今山西離石)。
2、滎陽郡:三國魏時分河南郡置郡,治所在今滎陽。
3、河陽郡:漢時置縣,治所在今河南孟縣西。
4、北地郡:戰國時秦國置郡,治所在義渠(今甘肅寧縣西北),西漢移治馬嶺(今 甘肅慶陽西北),東漢移治富平(今寧夏吳忠西南)。
【堂號】
1、舌師堂:戰國時平原君有食客毛遂。秦國攻趙,平原君向楚國求援,毛遂跟著平原君出使楚國。平原君和楚王談判,直到中午未能達成出兵援趙的協議。毛遂就拔劍脅迫楚王,曉以利害,遂訂了楚國出兵援趙的條約回趙。平原君誇獎毛遂說:「毛先生餓三寸舌抵百萬之師」毛氏因以「舌師」為堂號。
2、其它堂號:(1)郡望堂號 西河、滎陽、河陽、北地。(2)自立堂號 永思、睦族、學仕、敦本等。
【歷史人物】
毛遂,戰國時人,是趙平原君門下的食客。秦國出兵圍攻趙國,包圍了趙都,情況十分危急,於是趙王派平原君前往楚國請求援救,因這次任務重大,平原君便想在門客中挑選二十個文武全才的人,做為隨從。結果,在精挑細選下,只選中十九個人。這時,毛遂向平原君自我推薦,平原君好奇的問:「你來這裡多久了?」毛遂回答說:「三年。」平原君說:「一個真正有才華的人,就好像放在袋子裡的錐子一樣,馬上就會刺破袋子露出來。而你在我門下三年了,也沒聽說過你有什麼特殊的地方,我看還是留下吧!」毛遂說:「如早點有這樣的機會,我早已顯露出才能!」平原君聽了覺得毛遂說得有道理,就答應讓他一同前往。其他十九個人,卻都認為毛遂跟去了一點兒用處也沒有。
平原君到了楚國,和楚王會談,從早上到中午,他用盡方法仍無法說服楚王派兵援助,於是毛遂持劍走到楚王面前,楚王惱怒的說:「是什麼人如此大膽!」平原君回答道:「他是我門下的賓客。」毛遂義氣凜然的說:「楚國疆土有五千里之大,再加上百萬精兵,本應是天下無敵的,然而卻被秦國輕而易舉的打敗了,有辱了大王您的祖先呀!這是楚國百世的仇恨,連我們趙國都覺得羞恥,難道大王您一點兒都不在乎嗎?趙楚兩國結盟,也是為了楚國呀!」毛遂極力說明趙、楚聯合抗秦的利害關係,後來楚王慚愧的無話可說,終於被說服,立刻答應和趙國聯盟並出兵援救,共同抵抗秦兵。
毛遂此次不僅幫平原君完成任務,也為趙國立下了功勞,讓大家對他刮目相看,平原君因此待他為上賓。「毛遂自薦」這個成語故事,就是比喻自告奮勇、自我推薦。
相關文章
- 《百家姓》(27-1):祈 (2010年1月4日)
- 《百家姓》(26-4):汪 (2010年1月2日)
- 《百家姓》(26-3):湛 (2009年12月31日)
- 《百家姓》(26-2):邵 (2009年12月29日)
- 《百家姓》(26-1):姚 (2009年12月27日)
- 《百家姓》(25-4):尹 (2009年12月25日)
- 《百家姓》(25-3):蕭 (2009年12月23日)
- 《百家姓》(25-2):穆 (2009年12月21日)
- 《百家姓》(25-1):和 (2009年12月19日)
- 《百家姓》(24-4):黃 (2009年12月17日)
- 《百家姓》(24-3):平 (2009年12月15日)
- 《百家姓》(24-2):孟 (2009年12月13日)
- 《百家姓》(24-1):顧 (2009年12月11日)
- 《百家姓》(23-4):卜 (2009年12月9日)
- 《百家姓》(23-3):元 (2009年12月7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