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
禹(ㄩˇ)。
【歷史來源】
1、出自於姬姓。相傳禹是我國古代部落聯盟領袖,也是歷史上「三皇」之一,亦稱大禹、夏禹、戎禹。他原本是夏後氏部落首領,曾奉命治理洪水。後人記載,他主導疏通河道,興修溝渠,發展農業。持續三十年的治水過程中,他三過家門而不入。後來因治水有功,被舜選為繼承人。舜死後,他繼位。禹的後代子孫就以祖上的名字命氏,稱禹氏。
2、出自妘姓,以國名為姓。春秋時,有妘姓諸侯國鄅國,子爵,為楚國的附庸,世稱鄅子。其後代子孫以國名為姓,成為鄅姓。後來去邑為禹,表示亡國,離開了都城,稱禹氏。
【郡望】
1、隴西郡:戰國時置郡。在今甘肅省東鄉以東及隴西一帶。
2、琅邪郡:秦始皇時置。在今山東省諸城、臨沂、膠南一帶。
【堂號】
1、惜陰堂:因大禹惜寸陰而命名。
2、十起堂:大禹治理天下,勤政愛民,吃一頓飯因有公事急待處理而放下碗十次。洗一回頭因有公事要把頭髮挽起來三次。所以歷史上稱「一饋十起,一沐三握發」。
【歷史人物】
大禹(西元前2297年~西元前2198年),姓姒,名文命,號禹,夏代開國的君主。因平治洪水有功,受舜禪讓為天子,世稱為大禹。大禹是一位治水英雄,他為治水三過家門不入,貴為天子,保持本色,親近百姓,為民謀利,是君主的典範。
相傳四千多年前,水神發了怒,天河的水直瀉而下,把大地吞沒了,到處是汪洋。於是,大禹的父親鯀被舜王叫去治水,結果沒有把洪水治好,被舜處死了。 後來,大禹決心治好洪水,他為治水穿山越嶺,腳趾甲都磨光了,直到三十歲還沒有結婚。後來大禹成婚了,他一心治理洪水,在婚後才四天,大禹又去治水了。相傳,大禹疏導黃河時,為防止河水倒流,大禹用神力把龍門山闢為兩半讓水流過,於是就有了龍門,「鯉魚跳龍門」說的就是這裡。
有一次,大禹乘車出外遇到一個被押送的罪人,此人因做壞事要受到懲罰,大禹聽了之後傷心落淚。大家問:「此罪人是罪有應得,您對他有什麼可痛惜的?」大禹說:「堯舜為君的時候,以德教化世人,天下人都能安分守己,沒聽過誰做壞事而受到懲罰。而今我執政,不能以德化人,百姓不順道理,因而犯罪,這實在是我的過失呀!是我的德智不足,不能淳化百姓的風氣,給他們以好的教導。因此,犯罪的人雖是百姓,其實是我不德所致。讓我感到痛心的,不是那犯罪之人,而是我的德行不如堯舜啊!」因此,大禹立刻命侍從取出一塊龜板,在上面刻寫了「老百姓犯罪,責任只在於我一人。」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「大禹泣囚」的故事。大禹不怪罪罪人,而是遇事反省自己,找自己的不足,事事為他人著想,這是聖人的風範。
相關文章
- 《百家姓》(27-2):毛 (2010年1月6日)
- 《百家姓》(27-1):祈 (2010年1月4日)
- 《百家姓》(26-4):汪 (2010年1月2日)
- 《百家姓》(26-3):湛 (2009年12月31日)
- 《百家姓》(26-2):邵 (2009年12月29日)
- 《百家姓》(26-1):姚 (2009年12月27日)
- 《百家姓》(25-4):尹 (2009年12月25日)
- 《百家姓》(25-3):蕭 (2009年12月23日)
- 《百家姓》(25-2):穆 (2009年12月21日)
- 《百家姓》(25-1):和 (2009年12月19日)
- 《百家姓》(24-4):黃 (2009年12月17日)
- 《百家姓》(24-3):平 (2009年12月15日)
- 《百家姓》(24-2):孟 (2009年12月13日)
- 《百家姓》(24-1):顧 (2009年12月11日)
- 《百家姓》(23-4):卜 (2009年12月9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