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
卞(ㄅㄧㄢˋ) 。
【歷史來源】
相傳黃帝有個兒子叫龍苗,龍苗生吾融,吾融的兒子被封在卞國(今山東泗水縣東的卞橋鎮),歷史上稱為卞明。後代子孫便以國名為姓。只是從《呂氏春秋》資料記載,在商朝的時候,湯與伊尹計謀想要邀功討伐夏桀時,卻有個叫卞隋的名士,因為拒絕行湯王之計,便投水自盡。可見卞氏,是從這個時候便有了。
但在西周時,周武王姬發封自己的弟弟叔振鐸於曹(今山東省曹縣),世稱曹叔振鐸,後代便以曹為姓。後來叔振鐸的支庶子孫中有個勇士名莊,在魯國做官,又被封在卞邑(今山東省袞州,泗水一帶)。爵位為子,故時稱卞莊子,其後人便以卞為姓。
【郡望】
1、濟陰郡:漢景帝中元六年(西曆144年)置濟陰國;漢 元帝初元年(西曆48年)改為濟陰郡。在今山東省定陶縣一帶。
2、濟陽郡:晉惠帝(西曆290棗306年在位)時,將陳留郡之一部分設置濟陽郡,南渡後廢。故地在今河南省蘭考縣一帶。
【歷史人物】
《韓非子》一書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感人故事:春秋時,楚國有一個名叫卞和的人,在荊山東麓的一個山洞內得到一塊玉璞,也就是內部包含著玉的石頭。他便將這塊玉璞獻給了楚厲王,厲王心存疑慮,便叫來玉匠進行鑒別。豈知那玉匠是個平庸之輩,看了之後說這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,厲王認為卞和欺君,砍斷了卞和的左腳。厲王死後,楚武王繼位,卞和又捧著這塊玉璞去獻給武王。武王又叫來玉匠鑒別,玉匠看了看還是說卞和所獻的只不過是一塊普普通通的石頭而已。武王同厲王一樣認為卞和欺君,讓人砍了他的右腳。
武王死後文王繼位,卞和想去獻玉,可是他雙足俱廢,再也無法行走了,只好把玉璞抱在懷裡,爬到荊山腳下哭了整整三天三夜。眼淚流完了,從眼角溢出來的竟是一滴滴鮮血。文王聽到有關卞和哭玉的消息後,派人詢問他痛哭的原因,對他說:「天下人因犯罪被砍斷腳的人很多,你為何哭得這麼悲傷啊!」卞和回答說:「我並非因為砍斷了雙腳而悲傷,我所痛心的是珍貴的玉石被看成是普通的石頭,忠貞的人卻被當成了騙子!」文王得知後,將卞和與那塊玉璞請進了宮裡,令玉匠鑿開玉璞,果不其然,裡面是一塊精美的玉石,玉匠經過精心製作,將這塊玉石製成了一塊圓形玉璧。文王將玉璧命名為「和氏璧」,以紀念卞和的忠貞。
這塊「和氏璧」後來流落到了趙國,引出了「完璧歸趙」的故事;秦始皇統一全國後,將「和氏璧」製成了玉璽,也就是皇帝的印章,象徵著無上的權力。這塊玉璽就是後來人們所常說的「傳國玉璽」。
相關文章
- 《百家姓》(22-1):皮 (2009年11月25日)
- 《百家姓》(21-4):傅 (2009年11月23日)
- 《百家姓》(21-3):時 (2009年11月21日)
- 《百家姓》(21-2):於 (2009年11月19日)
- 《百家姓》(21-1):樂 (2009年11月17日)
- 《百家姓》(20-4):常 (2009年11月15日)
- 《百家姓》(20-3):安 (2009年11月13日)
- 《百家姓》(20-2):鄔 (2009年11月11日)
- 《百家姓》(20-1):郝 (2009年11月9日)
- 《百家姓》(19-4):畢 (2009年11月7日)
- 《百家姓》(19-3):羅 (2009年11月5日)
- 《百家姓》(19-2):殷 (2009年11月3日)
- 《百家姓》(19-1):滕 (2009年11月1日)
- 《百家姓》(18-4):湯 (2009年10月30日)
- 《百家姓》(18-3):倪 (2009年10月28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