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->歷史典故

《百家姓》(20-3):安

文/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

【明慧學校】

(ㄢ)

【歷史來源】

1、在遠古時代,黃帝有位兒子名叫昌意,昌意的長子叫顓頊,繼承帝位。次子叫安,封在西戎,後來建立安息國(今伊朗高)。到漢武帝時,開始派使者至安息國,中國與安息國便開始有來往。安息國王傳位到太子-安清時,他卻不願當國王,便出家為僧。在東漢桓帝建和二年(西元148年),便回到河南洛陽,宣傳佛教,隨後定居,子孫世代姓安。
2、出自他姓或賜姓。根據《魏書•官氏志》資料記載,北魏時有鮮卑,複姓安遲氏,後來簡稱改為單姓安;唐朝時,安祿山由康姓改為安姓;明朝時有元人孟格、達色等被賜姓安;另有唐時回鶻人、奚人,明清彝族沙罵氏、村密氏、吉巴氏及其它少數民族中安佳氏、阿爾丹氏、德力根氏、安帳氏等眾多別姓改為安姓的人。
3、以國名為姓。唐代有「昭武九姓」之一,其中以原「安國」國名首字為氏。

【郡望】

武陵郡:漢置武陵郡,治所在義陵(今湖南省漵浦縣以南)。

【堂號】

安姓主要以濟世堂為堂號

【歷史人物】

安世高

安世高,西元二世紀時人,本名清,是西域安息國的太子,特別信仰佛教。他年幼時就很講孝道,且十分聰慧,喜好鑽研,他上知天文地理,下通醫方異術,甚至也能明白鳥獸之聲。有一次,安世高走在路上,遇見一群燕子飛過,他就對同伴說:「燕子說,前面有人給我們送食物來了。」過了一會兒,果真有人送來食物,大家都認為很神奇。

後來,當安世高的父親去世時,安世高理當繼承王位,但是他厭惡塵世中的各種煩擾世俗,在服喪期滿後,他就將王位讓給了叔父,自己出家去修行。在修行期間,安世高博覽精研許多的佛法經書,並雲遊四方,走遍西域各國弘揚佛法。

安世高在東漢建元初年(西元147年)來到洛陽,當時他看到許多佛教信奉者把佛教當成是種神仙方術,並把佛當成是祭祀、焚香膜拜的對象,且祈求佛能保佑人們長生。因此,安世高認為應當讓人們瞭解佛教,於是開始翻譯佛教經典,他是中國佛教史上第一位譯師,中國也從他開始才有佛學。安世高共譯佛經三十五部四十一卷(現存二十二部,二十六卷),主要是小乘系的佛經。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