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->歷史典故

《百家姓》(19-4):畢

文/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

【明慧學校】

畢(ㄅㄧˋ)。

【歷史來源】

1、源自於姬姓。上古周文王(西元前11世紀)將自己的第15個孩子-姬高封在畢(今陝西咸陽西北),姬高便建立起畢國。後來畢國被楚國滅亡,姬高便成為庶人,所以後代子孫便以國為姓。
2、出自於任姓。相傳黃帝有25個孩子,當中有任姓,而畢姓便是從任姓中分支。
3、出自於外族的改姓。北朝後魏鮮卑族有複姓出連氏,只是進入中原後,便改為畢姓。

【郡望】

河南郡:漢高祖改秦朝三川郡為河南郡,轄境在今河南省黃河以南、伊水下游一帶,治所在洛陽縣(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北)。

【歷史人物】

畢升

畢升,北宋徽州(今安徽歙縣)人。北宋仁宗慶歷年間,畢升發明了膠泥活字版印刷術。畢升的發明節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,也提高了印刷的速度和質量,比先前的雕版印刷要優越,這種發明,在印刷史上是個創新的技術,對世界文明有重大的貢獻,並為現代印刷業打下基礎。

畢升的印刷術使書籍印刷更為方便。根據沈括的《夢溪筆談》記載,畢升在膠泥片上刻字,一字一印,用火燒硬後,便成活字。這些活字按韻目排列有序的用紙袋裝好。排版之前,先在置有鐵框的鐵板上敷一層攙和著紙灰的松脂蠟,活字依序排在上面,加熱後,使蠟稍溶化,以平板壓平字面,泥字就附著在鐵板上,可像雕板一樣印刷。使用完後,又將鐵板放在火上加熱,使松脂蠟熔化,把活字拆下來,分別置放,以備再用。

相傳畢升因寫一手好字,被杭州雕板作坊的皮子龍所賞識,聘為寫字先生。謝清之是畢升的養父和老師,他用心血寫下的《汜勝之農書篡補》書稿托交給畢升,要畢升將其刻梓行世。到了杭州,畢升向老雕匠陳大亮拜師學藝,立志自己刻版印書。為了讓《農書》能早日刻梓行世,畢升鍥而不捨地研究,他的妻子為了他的發明,也到湖上給遊客划船賺錢。終於,畢升研製成功,並辦起了「畢氏活字印書舖」,因皮子龍心生妒嫉,與朝廷判官王天書相互勾結,砸毀書舖搶走活字版,並害死畢升的岳父,畢升含冤告狀反被毒打,《農書》書稿被撕毀,妻子也在逃跑中箭身亡,畢升最後絕望地投江自盡。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