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->歷史典故

《百家姓》(21-1):樂

文/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

【明慧學校】

樂(ㄩㄝˋ)

【歷史來源】

來自於子姓。根據《唐書•宰相世系表》記載,春秋時期有一個宋國,宋國的宋戴公,他的兒子叫公子衎,字樂父。後來他的孫子叫夷父須,以他祖父的「樂」字為姓氏,這就是後來樂氏的來歷。

【郡望】

南陽郡:於今河南省西南部、湖北省東北部一帶。

【歷史人物】

樂毅

樂毅原為戰國時期魏國人,因魏王派他出使燕國,而燕昭王以禮賢下士著稱,樂毅便以任亞卿之職,留在燕國。而此時東方之齊國國君齊湣王殘暴成性,鄰近各國諸侯都受到他的欺凌,怨聲載道。燕國與齊國早有宿怨,燕昭王便派樂毅出使各國遊說各國共同伐齊,最後各國一致同意出兵伐齊。燕昭王任樂毅為上將軍,統帥趙、楚、韓、魏、燕國之兵攻打齊國。樂毅率領燕軍直下齊國首都臨淄,其所到之處,勢如破竹,一連攻陷齊國七十餘城,齊湣王出逃。之後,各國軍隊陸續收兵回國,留下樂毅守臨淄,繼續攻最後之莒、即墨二城。

齊國首將田單使用反間計,放出流言說:為何費了三年還攻不下兩座城呢?實際上是想自立當齊王。燕昭王聽了認為:「樂毅功蓋天下,就算封王也未嘗不可。」樂毅不肯接受封王,只實現當年與昭王之諾,封昌國君。燕昭王死,其子燕惠王繼位。田單利用惠王多疑的性格,且於任太子時曾和樂毅發生不快,就再次使用反間計,燕惠王中計便立即改派騎劫接替樂毅的兵符,召回樂毅。田單後來在即墨打敗騎劫,並趁勝追擊收復了齊國七十餘城,樂毅之苦心經營毀於一旦。樂毅之後便離開燕國到趙國,燕惠王因怕樂毅心生怨懟,將率趙國攻打燕國,便修書給樂毅,信中言:「你何以報答先王知遇之恩?」樂毅聞信後便寫下了歷史上著名的《報燕惠王書》,信中言:「臣聞古之君子,絕交不出惡聲;忠臣之去也,不潔其名」,並勉勵惠王傚法先王。最後樂毅真的做到了不念舊惡,並在有生之年中不斷的修好趙國與燕國的關係直至老死。樂毅所寫的《報燕惠王書》,更是可比擬史上三國時名相諸葛亮所寫的《出師表》一文,兩者都是情意真切、令人動容的千古名著。或許樂毅一生所為展現的,就如諸葛亮在其軍事著作《將苑》一文中所稱的「天下之將」的風範吧!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