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->歷史典故

《百家姓》(44-2):解

文/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

【明慧學校】

解(ㄒㄧㄝˋ)。

【歷史來源】

1、出自於姬姓。西周初期,周武王的兒子唐叔虞有位兒子良受封在解邑,良生活採食於解,所以稱為良解。他的子孫後代於是以良解的採食之地作為姓氏。

2、源自於古代地名。春秋時期周王朝的京畿分為大解和小解。居住在這兩個地方的人後來便以解為姓。

3、出自於複姓改為單姓而來。南北朝時,北魏有複姓解毗氏,後改為單姓解氏。

【郡望】

平陽郡:三國時期魏國置郡,治所在平陽,即今天的山西臨汾縣西南。

【堂號】

梁都堂:晉代人魏時擔任梁州刺史,考察政績的時候為天下第一。被封為梁都侯。

【歷史人物】

解縉

解縉(公元1369-1415年),江西吉水縣人,年紀尚小時已出口成章,工對句,能言善辯, 素有神童之稱。明朝洪武年間考中進士,為官歷經三代。首為明太祖朱元璋器重,後因屢次仗直敢言而罷官;待建文帝朱允炆即位,解縉復出任官;至明成祖朱棣時,解縉升為翰林,尊稱為解學士,曾主編《永樂大典》。後因「私覲太子,無人臣禮」,而入罪下獄,於1415年被錦衣衛處死,英才薄命,在世僅四十六年。

朱元璋駕崩後,小皇帝是個昏庸無能之人。解縉和眾位大臣商議如何好好勸告皇上。解縉卻道:皇上昏庸,光勸不行, 要狠狠揍他一頓。大臣們都嚇得面無人色.。第二天,大臣們照例上朝,解縉忽然跑到皇帝面前,照面就是一巴掌。皇上結結巴巴道:反了,快把解縉拿下來。眾人只想解縉今次要斬頭了,殊不知皇上卻捂著臉道:

解縉惡,解縉打,解縉揍皇;

眾大臣卻覺得好笑, 皇上挨揍, 還有心思出聯. 解縉卻不慌不忙地說:

蚊子咬,蚊子叮,蚊子欺君王。

皇上更氣,怒道:胡說,何來蚊子?

解縉卻道:皇上請看。果然有一隻蚊子在他的掌心。皇上立即命人為解縉鬆綁, 並升他為翰林學士。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