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
應(ㄧㄥˋ)。
【歷史來源】
1、出自於姬姓。周武王第四子應叔被封於應(今河南省平頂山市新華區滍陽鎮),為應侯,後代子孫便以封國為姓。
2、歷史上,西域人的姓氏中有應氏。蒙古族中有的姓應氏。
【郡望】
1、汝南郡:漢高帝置郡。在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區。
2、穎川郡:戰國時秦置。在今河南省禹州市一帶。
【堂號】
1、淮陽堂:漢初,應曜在淮陽山裡隱居。漢高祖派大臣請他和商山四皓一起到朝廷為官,應曜堅決不去。時人說:"商山四皓,不如淮陽一老!"
2、燕翼堂福建省南平市峽陽鎮應氏宗祠,堂號為「燕翼堂」。
3、報本堂:浙江省寧波市慈城應氏宗祠,堂號為「報本堂」。
4、征德堂:浙江省永康市芝英鎮應氏大祠堂,堂號為「征德堂」。
5、擇善堂:浙江省縉雲縣三溪鄉西應村祠堂,堂號為「擇善堂」。
6、彝敘堂:浙江省諸暨「暨陽義門應氏宗譜」載,祠堂為 「 彝敘堂」。
【歷史人物】
應璩(公元190年-252年),字休璉。汝南(今河南汝南東南)人。三國時曹魏文學家。應瑒之弟。
應璩博學好作文,善於書奏。歷官散騎常侍。張方賢《楚國先賢傳》:「汝南應休璉(應璩)作百一篇詩,譏切時事,遍以示在事者,鹹皆怪愕,或以為應焚棄之,何晏獨無怪也。」
應璩參與曹丕的宴會,朱建平為應璩看相,說:「您的壽命是六十二歲,那時可以官做到常伯(皇帝的近臣),將有災難發生。您去世的前一年,會看見一隻白狗,只有您能看見,別人卻看不見。」
應璩六十一歲時當了宮內省的侍中。後來有一次他果然獨自看見一隻白狗,別人都看不見。他知道自己來日無多。應璩六十三歲時逝世,追贈衛尉。
相關文章
- 《百家姓》(44-2):解 (2010年5月22日)
- 《百家姓》(44-1):干 (2010年5月20日)
- 《百家姓》(43-4):繆 (2010年5月18日)
- 《百家姓》(43-3):裘 (2010年5月16日)
- 《百家姓》(43-2):房 (2010年5月14日)
- 《百家姓》(43-1):經 (2010年5月12日)
- 《百家姓》(42-4):莫 (2010年5月10日)
- 《百家姓》(42-3):盧 (2010年5月8日)
- 《百家姓》(42-2):管 (2010年5月6日)
- 《百家姓》(42-1):昝 (2010年5月4日)
- 《百家姓》(41-4):柯 (2010年5月2日)
- 《百家姓》(41-3):支 (2010年4月30日)
- 《百家姓》(41-2):萬 (2010年4月28日)
- 《百家姓》(41-1):虞 (2010年4月26日)
- 《百家姓》(40-4):霍 (2010年4月24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