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
顧(ㄍㄨˋ)
【歷史來源】
1、顧姓源自於夏代。顧姓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姓氏,最早的一支是在夏末商初形成。出自顧(今河南范縣);還有一支在西漢初期形成,出自會稽(今江蘇蘇州)。根據宋人鄭樵《通志•氏族略》所載:「顧氏,已姓,伯爵,夏、商之諸侯,今濮州范縣東南二十八里有故顧城,是其地也,子孫以國為氏。又,顧氏譜云:越王勾踐七代孫閩君搖,漢封東甌,搖別封其子為顧余侯,漢初居會稽,亦為顧氏。」根據史書記載,夏朝時,昆吾氏的子孫受封在諸侯國顧國(今河南范縣),與附近的巴姓昆吾國和彭姓韋國,都是夏朝在黃河下游的重要支柱和東部的屏障。夏末商初時,顧國被商湯滅掉,亡國後的顧國王族子孫,散居各地,便以國名為姓。
2、源自於遙的子孫。漢朝初年,越王勾踐的裔孫搖,因佐諸侯滅秦有功,被封於東頤(今浙江永嘉),後來搖又封自己的兒子於會稽,人稱顧余侯。後來顧余侯的子孫以其封地的名稱號的「顧」為姓氏,從而又形成一支顧性居民。
註:這兩支顧姓,一支起源於北方,另一支起源於南方,後人便稱為「南顧」和「北顧」。至今顧姓人在談論其淵源時,仍有「南顧」、「北顧」之說。
【郡望】
1、會稽郡:秦朝初置,治所在吳(今江蘇省蘇洲市),東漢時移治所在山陰(浙江省紹興市)。
2、武陵郡:漢代設置,治所在義陵(故城在今湖南漵浦南)。
【歷史人物】
顧愷之
顧愷之(西元345年∼西元406年),字長康,小字虎頭,東晉陵無錫(今江蘇無錫)人。顧愷之出身貴族家庭,從小就讀書作詩,博學有才氣,善繪畫,能創作又能評論。他畫起畫來,廢寢忘食,如癡如醉,當時人們稱他「才絕」、「畫絕」、「癡絕」三絕。顧愷之繪畫以人物畫最拿手,他在人物畫中是不輕易把畫中人物的眼睛點上,他認為人物畫重在傳神,而傳神的關鍵就在眼睛,所以要仔細處理,不能隨便點上。
傳說當時京城要修建瓦棺寺,想請地方士紳捐錢,而顧愷之就認捐了百萬錢。之後,顧愷之在廟裡用一個月的時間完成一幅佛像畫,但卻沒有畫上眼睛,當要點眼睛時,他提出要求:「第一天來參觀的人要捐十萬,第二天捐五萬,第三天以後就隨意。」據說開門的那一刻,佛像有如神光顯耀,當時的人們都爭相來寺觀畫,都非常稱讚這幅畫畫得生動傳神,沒多久,百萬數目就湊足了。
還有一次,顧愷之把珍愛的作品放在箱子裡,再用紙封住,就寄存在桓玄那裡。沒想到,桓玄竟動了貪念,私自撬開箱子偷走畫。當顧愷之來取畫時,並沒發現異狀,而在他發現箱子裡的畫不見時,不但不生氣,卻說:「妙畫通靈,變化而去,就像人之登仙。」由此可看出顧愷之是如此的豁達和幽默。
顧愷之平常最喜歡吃甘蔗,但是他吃甘蔗的方法卻與別人不同,一般人都是從根部開始啃起,而他卻倒過來的,從長葉的地方吃回來,別人覺得很奇怪,他就說:「這叫做倒吃甘蔗,漸入佳境,有無窮的韻味呢!」
顧愷之流傳下來的畫不多,有「女史箴圖」、「洛神圖」和「列女圖」三幅,其中以「女史箴圖」最有名。
相關文章
- 《百家姓》(23-4):卜 (2009年12月9日)
- 《百家姓》(23-3):元 (2009年12月7日)
- 《百家姓》(23-2):余 (2009年12月5日)
- 《百家姓》(23-1):伍 (2009年12月3日)
- 《百家姓》(22-4):康 (2009年12月1日)
- 《百家姓》(22-3):齊 (2009年11月29日)
- 《百家姓》(22-2):卞 (2009年11月27日)
- 《百家姓》(22-1):皮 (2009年11月25日)
- 《百家姓》(21-4):傅 (2009年11月23日)
- 《百家姓》(21-3):時 (2009年11月21日)
- 《百家姓》(21-2):於 (2009年11月19日)
- 《百家姓》(21-1):樂 (2009年11月17日)
- 《百家姓》(20-4):常 (2009年11月15日)
- 《百家姓》(20-3):安 (2009年11月13日)
- 《百家姓》(20-2):鄔 (2009年11月11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