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
蕭(ㄒㄧㄠ)。
【歷史來源】
1、源出於贏姓。出自大禹賢士伯益後裔。根據其它資料記載,古代各部族首領伯益之後作士於蕭,便以蕭為姓,其後代延續姓蕭。根據史籍記載,伯益是位很能幹的人,舜時曾負責掌火,使禽獸逃匿,因此開闢許多農田。後來又跟隨禹跋山涉水疏通河道,救萬民於水火。伯益的巨大功績使他的子孫得到封賞,其中一位叫孟虧,被分封到蕭地(今安徽省蕭縣西北),建立蕭國,並以國為氏。蕭孟虧是蕭姓第一人。
2、出自子姓。以國為姓。據《元和姓纂》、《古今姓氏書辨證》等資料記載,是周代宋國微子啟的後裔。《通志•氏族略》記載:「蕭氏,古之蕭國也,其地即徐州蕭縣,後為宋所並,微子之孫大心平南宮長萬有功,封於蕭,以為附庸,宣十二年楚滅之,子孫因以為氏。」由於宋微子是殷商後裔,而蕭國是由微子之孫大心所建,故蕭姓源流可追溯到上古聖君商湯。後世蕭姓大多認可此一說法。
3、出自少數民族改姓或被賜姓。據《續通志•氏族略》、《姓氏詞典》、《古今姓氏書辨證》等資料所載,漢朝時巴哩、伊蘇濟勒、舒嚕三族被賜姓蕭,兩晉南北朝時契丹巴哩、伊蘇濟勒、部嚕三氏改姓蕭。據《遼史•列傳•后妃》記載:「太祖慕漢高皇帝,故耶律兼稱劉氏,以乙室、拔裡比蕭相國,遂為蕭氏。」遼人的後族以蘭陵為郡望,並自稱其祖先是蘭陵人,把自己附為西漢宰相蕭何的後裔。據《續資治通鑒》記載,有遼一朝「姓氏止分為二,耶律與蕭而已。」可見契丹各族中蕭姓群體的規模是相當可觀。
【郡望】
1、蘭陵郡:蕭氏望出蘭陵。歷史上有兩個蘭陵。「北蘭陵」,在今山東省棗莊市一帶,西晉元康元年(291年)置郡,漢、晉數百年間,西漢丞相蕭何的後裔多聚居於此。隋時廢此郡。「南蘭陵」,在今江蘇省武進縣一帶,東晉初年置郡,為東晉時蕭姓南遷後主要聚居地。
2、廣陵郡:治今江蘇省揚州。
3、河南郡:治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北。
【堂號】
1、定漢堂:漢代陪人蕭何,從漢高祖劉邦在沛縣起兵反秦,到建立漢朝即皇帝位,始終幫助漢高祖,功居第一,位列丞相,漢朝一切律令典制,都是蕭何定的。「定漢堂」,是誇耀蕭何追隨劉邦有功,漢朝一切律例典制均為他制定。
2、主要堂號有:「定漢堂」、「制律堂」、「師儉堂」、「友愛堂」等,前兩個堂號亦均與蕭何有關。
【歷史人物】
蕭衍
蕭衍(西元464年∼西元549年),字叔達,南北朝南蘭陵中都裡(今江蘇省武進縣西北)人,梁開國君主。
據說,東晉後期興國寺裡,有一條有靈性的白頸蚯蚓。大通禪師閉關坐禪時,誦經三載,而這蚯蚓也聽經三載。當禪師閉關期滿出來時,見房前草高數尺,便喚小沙彌來鋤草,小沙彌無意中把蚯蚓砍死了。
蚯蚓因聽經文積下修煉的佛緣,得以轉生人身,做樵夫。有一次,他路上遇大雨,無處躲身,就跑到破廟避雨。這座廟因長年失修,佛像也被風吹雨淋,他看到後就把自己的草帽戴在佛像頭上。此後,他常到這座廟裡,有時會順手摘花供佛,但他發現一隻猴子常常將花棄置一旁,他就去追逐猴子,那猴子逃進洞中,樵夫便搬塊大石頭堵上,而猴子就餓死在山洞裡。原來那猴子是興國寺的小沙彌轉世。
後來,樵夫投胎到南齊蘭陵王蕭順家中。此子生下時便會啼嘯,狀貌奇偉,虎目龍顏,頸項有一道圓光,右手有紋印曰武,取名蕭衍。蕭衍在八、九歲時,身上異香不散,聰明才敏。他亦擅長談兵,料敵制勝,謀無遺策。蕭衍稍大時,博學多通,好籌略,有文武才幹,時流名輩都十分推崇他,見到他的人都不由自主地肅然起敬,連長輩都不敢隨意和他開玩笑。
齊明帝在位五年就病死了,無能的寶卷即位,寶卷治國無術,妄加殺戮功臣。因此蕭衍策議起兵,其他大臣響應,帶兵夜入皇宮殺死寶卷,蕭衍被擁戴為王稱梁武帝。寶卷死的那天,一個叫侯景的人出生了。
梁武帝十分信佛,在全國各地修建寺廟。後來侯景在梁作亂,攻佔建業,武帝被囚禁台城餓死。據傳,侯景就是那隻猴子轉世的。
相關文章
- 《百家姓》(25-2):穆 (2009年12月21日)
- 《百家姓》(25-1):和 (2009年12月19日)
- 《百家姓》(24-4):黃 (2009年12月17日)
- 《百家姓》(24-3):平 (2009年12月15日)
- 《百家姓》(24-2):孟 (2009年12月13日)
- 《百家姓》(24-1):顧 (2009年12月11日)
- 《百家姓》(23-4):卜 (2009年12月9日)
- 《百家姓》(23-3):元 (2009年12月7日)
- 《百家姓》(23-2):余 (2009年12月5日)
- 《百家姓》(23-1):伍 (2009年12月3日)
- 《百家姓》(22-4):康 (2009年12月1日)
- 《百家姓》(22-3):齊 (2009年11月29日)
- 《百家姓》(22-2):卞 (2009年11月27日)
- 《百家姓》(22-1):皮 (2009年11月25日)
- 《百家姓》(21-4):傅 (2009年11月23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