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->歷史典故

《百家姓》(4-4):楊

文/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

【明慧學校】

楊 (ㄧㄤˊ)。

【歷史來源】

1、出自姬姓。以國為氏。

據《元和姓纂》云:「周武王分封其弟叔虞於唐邑(山西翼城 )。出公子齊,生伯僑,天子封為楊侯,以國為氏。」建立了楊國。虞於唐,人稱唐叔虞。唐叔虞的兒子燮繼位後,因唐地有晉水,就改稱晉侯。周宣王之子尚父,幽王時被封為楊侯,春秋時晉國滅楊,楊成為晉國羊舌肸的封地。晉武公(燮的第10世孫)時封次子伯僑於楊,稱楊侯,是為楊姓人的受姓始祖。

2、出自賜姓。

三國時,諸葛亮平定哀牢夷(湖南、貴州的僚族 分支)後,賜當地少數民族為趙、張、楊、李等姓。

3、出自其它民族。如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,有代北三字姓莫胡盧氏改為楊氏;楊氏一直是白族的主要姓氏;滿族楊氏祖先多為漢人,康熙年間入漢軍鑲黃旗,成為滿人;納西、苗、回等民族也都有楊姓。

【郡望】

1、弘農郡 :三國時期地名治弘農縣,即舊函谷關地,在今河南靈寶北。轄黃河以南,宜陽以西。

2、天水郡:今甘肅通渭西南。

3、河內郡:今河南沁陽等地。

【堂號】

1、弘農堂:漢時郡名,在濟南省靈寶縣境。

2、關西堂:東漢時有關西人楊震,博覽明經,時人稱他是「關西孔子」。

3、四知堂:東漢時的楊震作,荊州刺史時非常清廉。有一次王密在夜裡帶著黃金到楊震家行賄。楊堅決不受,並嚴厲斥責他。王不死心,笑著說:「現在是深夜,地點在您的府上,決不會有人知道的,請您收下吧!」楊震義正詞嚴地說:「天知,神知,我知,子知,怎麼說沒人知道呢!快出去!」楊氏因以「四知」為堂號。

【歷史名人】

楊業

楊業 ,宋朝太原人。初為北漢建雄軍節度使,以驍勇聞,頗有智謀,屢立戰功,號稱「無敵」。賜姓劉,名繼業。北漢亡,歸宋,刺代州,積功遷雲州觀察使,後潘美以忠武軍節度使北征,業副之,雍熙三年(西曆986),北伐,為雲、應路行營副都部署,收復雲、應、寰、朔四州,曹彬敗退,遂歸代州。不久,護送四州民內遷,途中遇契丹大軍,曾獻策設伏固守以保萬全。監軍王侁等不允,迫使出戰,退至陳家谷,孤軍作戰,重傷墜馬被俘,絕食三日卒。贈太尉大同軍節度使。

後楊氏幾代楊延昭、楊文廣一直為北宋王朝捍衛疆土,楊家將的忠勇事為後人傳誦。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