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->歷史典故

《百家姓》(2-3):鄭

文/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

【明慧學校】

(ㄓㄥˋ)

【歷史來源】

1、源自於姬姓:周宣王公歷前806年封其弟姬友於南鄭(陝西省華縣東,居棫林,徙拾),史稱鄭桓公。
2、源出於子姓:子姓鄭氏出自商朝鄭國,商朝滅亡後,子姓鄭人被周朝遷至渭水上游。
3、源自姜姓:姜姓鄭氏出自於齊國開國之君姜太公之後。周初,姜太公之子井叔被封於鄭(今陝西省鳳翔市),以統治子姓鄭人,史稱西鄭。
4、南唐後主李煜之子李從益封鄭王,李煜降宋後,李從益之子元和逃避民間,以父親封號為姓,改名鄭元和。其後人沿之,奉李從益為始祖。
5、金朝女真人石抹氏族、清代滿洲八旗舒穆祿氏和鄭佳氏等亦都改漢姓。

【郡望】

1、滎陽郡:三國時置郡,治所在滎陽。
2、洛 陽:我國古都之一。漢、魏故城在今洛陽市白馬寺東,漢水北岸。
3、高密郡:西漢時置郡,治所在高密。相當今山東高密一帶。
4、雍 州:東漢時置郡,治所在長安。
5、隴西郡:戰國時置郡,治所在狄道。
6、南陽郡:戰國秦置郡,治所在宛縣。

【堂號】

「博經堂」:東漢鄭玄,博覽群經,幾千人從遠方來拜他為師。西漢時期的讀書人大都專治一經,鄭玄卻獨自力主博通。

「安遠堂」:漢宣帝時,鄭吉為侍郎,那時外侮屢屢來犯,鄭吉打敗了車師,使日逐投降。於是皇帝提他當司馬。為了西方國境的安全,又派他為西域都護,封安遠侯。

【歷史名人】

鄭成功
鄭成功(西曆1624-西曆1662),明末名將,著名的民族英雄。本名森,字明儼,號大木,福建南安人。十五歲入南安縣為「秀才」,再經考試,為南安二十個「廩膳生」 之一,後拜浙江虞山大儒錢謙益為師。所以鄭成功不但能詩、能文,也擅長書法。同時他又耳濡目染父親的各種軍事活動,周邊也圍繞著歷經海上風霜的鄭芝龍親信。西曆1645年,隆武帝詔賜鄭成功,賜姓朱,名成功,封忠孝伯,賜尚方寶劍便宜行事,掛詔討大將軍印。從此大家尊稱為「國姓爺」。 隆武帝也賜姓給鄭鴻逵之子鄭肇基,人稱鄭肇基為小國姓。

清兵入閩,鄭成功起兵反清。後與張煌言聯師北伐,震動東南。康熙元年(西曆1662年)鄭軍水師衝過荷軍防線,先在赤嵌樓以北的禾寮港(約在今台南市忠義路靠成功路附近)登陸,接著進佔赤崁,直逼普羅民遮城,普羅民遮城的荷蘭守將棄城投降,便結束這場「鹿耳門之戰」,鄭成功因而收復台灣。

只是鄭成功待人是非常寬厚的,不但讓所有的荷蘭士兵及家眷都離開,每個人可以帶走多少東西,幾乎都按荷蘭自擬條約中的規定,鄭成功充分展露了尊重與寬容。

事實上,荷、鄭血戰的同時,鄭成功便已著手建設台灣,除了設立官署,清查田籍外,還下令屯田,允許官兵圈地成家,並招募大陸沿海居民來台開墾。因此,雖然荷蘭人敗歸後不到半年,鄭成功便於永歷16年5月8日因病逝世,但在他的努力規劃下,一個漢人社會架構已在台灣隱然成形了。

鄭成功,這位西方人眼中的國姓爺,明室賜封的延平郡王,民間信仰廟宇中祭拜的開台聖王,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奇才,更是台灣發展史上不能被遺忘的人物。據統計,台灣共有六十三座開台聖王廟,而台南市的「延平郡王祠」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座。

「前無古人」,延平郡王祠內的一塊橫匾上所寫,這四個字已道盡鄭成功的一生,中國歷史上,沒有第二個鄭成功。明朝皇帝賜姓、清朝皇帝給他謚號,能於不同的兩代皆受到當朝肯定的,除了鄭成功外,沒有第二人。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