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->歷史典故

《百家姓》(4-2):沈

文/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

【明慧學校】

沈 (ㄕㄣˇ)。

【歷史來源】

1、出自姬姓,以國為姓,是黃帝的後裔。

沈本是上古國名,最早是夏禹子孫的封國。周初時,武王死後,由年幼的成王即位,周公旦(文王第4子)攝政。季載(文王第10子)因平叛有功,被周公舉薦為周天子的司空,後成王將其叔叔季載封於沈國,又名聃國。季載又稱冉季載。聃又寫作冉,古時,冉、沈讀音相同。春秋時,沈國為蔡國所滅,季載之後子逞逃奔楚國,其後子孫遂以原國名命姓,稱沈氏。

2、出自羋姓,是顓頊帝的後裔。

春秋時,楚莊王之子公子貞被封在沈邑,其後遂以封邑名命姓,稱沈姓。

3、出自羋姓,春秋楚國王族弟子戍之後,以地名為氏。

據《風俗通》、《姓譜》等載,春秋時楚莊王有曾孫名戍,在楚平王時任沈縣(今安徽臨泉)縣尹,世稱沈尹戍。其後人有的遂以地為姓,稱為沈氏。

4、出自姒姓,為春秋時沈子之後,以祖名為氏。

5、出自少數民族。朝鮮族、滿族、土家族、回族等均有沈姓。

【郡望】

1、吳興郡:三國時置郡,治所在烏程(今浙江吳興南、晉義熙初移今吳興)。相當於現在浙江省臨安、餘杭、德清一線西北一帶地區,兼有江蘇宜興縣地。

2、汝南郡:漢高帝時置郡,治所在上蔡(今河南省上蔡西南)。相當於現在河南省穎河、淮河之間,京廣鐵路西側一線以東,安徽茨河、西淝河以西、淮河以北地區。

【堂號】

夢溪堂:宋朝時沈括博學能文,累官翰林學士三司使。他對天文、歷算、方志、音樂、醫藥無所不通。他開始製造了渾天儀、景表、浮漏等天文儀器。開創了隙機、渾圓兩術和弧矢、割圓術的先河。著有《夢溪筆談》。沈氏因以「夢溪」為號。

【歷史名人】

沈約

沈約(西曆441-西曆513年),字休文,南朝吳興武康(今浙江德清縣西)人,先後在宋、齊、梁三朝做官,舊史一般稱他是梁朝人。在宋仕記室參軍、尚書度支郎。在齊仕著作郎、尚書左丞、驃騎司馬將軍。齊梁之際,蕭衍重之,封建昌縣侯,官至尚書左僕射,後遷尚書令,領太子少傅,成為宰相。

沈約出身於門閥士族家庭,歷史上有所謂「江東之豪,莫強周、沈」的說法,足見其家族社會地位的顯赫。沈約從少年時代起就很用功讀書,白天讀的書,夜間一定要溫習。他母親擔心他的身體支持不了這樣刻苦的學習,常常減少他的燈油,早早撤去供他取暖的火。青年時期的沈約,已經「博通群籍」,寫得一手好文章,並且對史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。他從二十幾歲的時候起,用了整整二十年時間,終於寫成一部晉史120卷。可惜,這部晉史沒有能夠流傳下來。西曆 487年,奉詔修《宋書》,一年完成。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