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
梅(ㄇㄟˊ)
【歷史來源】
1、出自於子姓,為商湯後裔。據《通志.氏族略》和《唐書.宰相世系表》等所載,殷商時,君王太丁封其弟於梅(今安徽省亳州東南),為伯爵,世稱梅伯。至商紂時,梅國國君梅伯為紂王所醢,後世子孫以封邑為氏。
2、出自他族所改。據《魏書》所載,漢時南蠻有梅姓;據《舊唐書》所載,北狄奚酋長有梅姓;清朝滿洲人姓,世居瀋陽;又,清滿洲八旗姓梅佳氏後改為梅姓;清貴州貴陽府開州土司有梅姓;今滿、土家、彝、蒙古、黎、東鄉、錫伯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【郡望】
汝南郡:漢高帝時置,治所在平輿,故城在今河南平輿北。相當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區。
【堂號】
1、宛陵堂 宋朝時宣城(古名宛陵)人梅堯臣,世稱宛陵先生 ,任尚書都官員外郎。工詩,與歐陽修為詩友,著有《宛陵集》。
2、梅姓的主要堂號還有「汝南堂」、「華萼堂」、「績學堂」等。
【歷史人物】
梅鼎祚
梅鼎祚(1549年-1615年)字禹金,號勝樂道人,明代宣州區人。自幼篤志好學,飲食、寢處均不廢書。16歲廩諸生,詩文名揚江南。
梅鼎祚青年時代善交遊,與戲劇家湯顯祖為莫逆交,擅長詩文古詞,所作皆「骨立蒼然,氣純而正,聲鏗以平,思麗而雅」。士大夫皆好之,有「詩文清雅」之譽。中年以後,專注詩文典籍的搜集編輯和戲劇創作,所作《玉合記》為昆山派的扛鼎之作,在中國戲曲史上具有一定影響。
梅鼎祚一生以讀書、藏書、著書為樂,常說「吾與書若魚之於水,一刻失之,即無以為生」。並建「天逸閣」專事讀書寫作,一生著述卷秩浩繁,涉及詩文、小說、戲劇等。
相關文章
- 《百家姓》(36-4):郭 (2010年3月23日)
- 《百家姓》(36-3):顏 (2010年3月21日)
- 《百家姓》(36-2):童 (2010年3月19日)
- 《百家姓》(36-1):江 (2010年3月17日)
- 《百家姓》(35-4):危 (2010年3月15日)
- 《百家姓》(35-3):婁 (2010年3月13日)
- 《百家姓》(35-2):路 (2010年3月11日)
- 《百家姓》(35-1): 賈 (2010年3月9日)
- 《百家姓》(34-4):強 (2010年3月7日)
- 《百家姓》(34-3):麻 (2010年3月5日)
- 《百家姓》(34-2):季 (2010年3月3日)
- 《百家姓》(34-1):席 (2010年3月1日)
- 《百家姓》(33-4):閔 (2010年2月27日)
- 《百家姓》(33-3):藍 (2010年2月25日)
- 《百家姓》(33-2):阮 (2010年2月23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