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->歷史典故

《百家姓》(37-2):盛

文/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

【明慧學校】

盛(ㄕㄥˋ)

【歷史來源】

1、出自姬姓,以國名為氏。據《姓考》載,周滅商之後,分封了許多同姓國家,盛國即是其中之一。盛國始封於周穆王時,其地在今山東泰安南面華豐一帶。春秋時期,盛國不斷受到魯、齊、衛等強大鄰國的侵擾,終在西曆前686年為齊國所滅。亡國後的盛國公族為紀念故國,遂以國名為姓,姓盛。因此推溯起來,2000多年來的盛姓中國人,也是最為光榮的黃帝姬姓的後裔。

2、出自於祖名為氏,以奭姓所改。另外一支盛姓是由奭姓所改,得姓于西漢末年。西周初年有名臣召公奭,其子孫有一支以他的名為姓,姓奭。到西漢元帝時,由於元帝名劉奭,百姓必須避諱,奭姓人改為盛姓。又如如《姓譜》上記載說:「北海太守奭偉,避元帝諱,改姓盛」;《後漢書西 羌傳》也指出:「東海盛包,其先姓奭,避元帝諱改姓盛」。

3、出自少數民族改姓。清代滿洲八旗姓盛佳氏者,改漢姓為盛氏。

【郡望】

1、汝南郡:漢高帝置郡。在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區。漢上蔡縣地,元、明、清為汝寧府治,現在河南省汝南縣。據《姓考》記載:「周穆王時盛國之後」。望出汝甫,梁國。

2、梁國郡:漢高帝置梁國,南朝宋改為梁郡。相當於今河南省商丘至安徽省碭山一帶。

3、廣陵郡:漢有廣陵國,後改稱郡,治廣陵,故城在今江蘇省江都東北。晉初徙治淮陰,在今江蘇省淮陰東南。

【歷史人物】

盛吉

盛吉,字君達,東漢會稽郡人。官廷尉,每至冬節,囚犯當斷,妻夜秉燭,吉持冊筆。夫妻相向垂泣而決斷。視事十二年,天下稱有恩。

廷尉是漢時官名,掌刑獄,類似於現今判案的法官。北齊以後稱為大理寺;或稱廷理。根據虞預《會稽典錄》一書中,對盛吉的「有恩」是這樣記載的:

盛吉,字君達,官廷尉。性慈憫、善體恤。其妻更是哀憐孱弱、慈悲為懷。常謂吉曰:「君為天下執法之人,千萬要明察秋毫,不能使一人蒙受不白之冤而枉死,否則就會殃及自家子孫。」有罪囚犯倘若沒後嗣的,讓他的妻妾探視後夜宿牢房,使有遺腹子。視事十二年,天下稱有恩。

他這種秉公斷案、勿枉勿縱的做法,可以媲美《漢書》裡的一則史實:
於定國為廷尉,為人卑恭,尤重經術,其決獄平法,務在哀蠲,罪疑從輕,加審慎之心。朝廷稱之曰:「張釋之為廷尉,天下無冤人;於定國為廷尉,人自以不冤。」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