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工作的緣故,經常必須接觸形形色色孩子的問題,發生的問題如下述的情況者,最棘手最難處理......
9歲的小男生,老師形容他:狡猾、擅辯、投機取巧、殘酷。經與其接觸,確實,這孩子遇事缺少內省,與人糾紛時茅頭鋒利的指向他人,與同學肢體衝突時以最陰險殘暴的動作欲給予對方最大的傷害,個人犯錯被逮着時,一臉無辜茫然的模樣同時,最喜歡用言語激怒同學、挑起爭端,讓導師對他咬牙切齒而無計可施。
與其家長晤談,方知親子應對態度如出一轍,家長不願聽聞任何指責兒子的話語,認為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。若好不容易承認兒子有疏失,又辯稱那是全天下孩子都會犯的錯,指稱老師大驚小怪、小題大作、處理不公,對兒子有偏見。說到最後,總歸一句話,家長認為:自身很優秀,孩子怎可能差勁?虎父無犬子,一定的道理嘛!
沒錯,那孩子是很聰明的,只不過他把聰明都用在如何使自己不吃一點虧,如何尖滑狡詐的將其他人踩在腳下,彷彿是叢林中嗜血的野獸,當同學感到被傷害或認輸時,他才能聞到令他興奮的血腥味。
這種情況為何棘手?因為,這是所謂「人性」的問題。應該沒有一個家庭想讓孩子「不善」,可是在不知不覺中,竟造就了孩子這樣的性格。
可憐啊,這孩子若延續如此,傷害到的人將何其多,而在其一生中,也許永遠不能找着讓心靈快樂的源頭活水。
而這樣的孩子,通常出身於完整的家庭,父母有一定水準的社經背景,環境中不利於成長的因素極少,同時孩子也不是生下來就愛「爭強鬥狠」的,到底在「教養」上出了什麼岔?
家長其實是很用心於孩子的教育,只是看起來過於寶貝孩子了,不捨得讓孩子吃一點虧、受一點氣,他們教導孩子有好處就去爭取,不利於自己的一定要推卸,久而久之,孩子的眼裡就只看的見自己容不下別人。
要想改變這樣的孩子,必須先導正不正確的教養觀念,不能教導孩子凡事從自我出發,而是要教他們如何「行善」,要讓他們學習為別人付出。
教孩子「行什麼善」?真正的「善」是什麼?「善」,當然不是掛在嘴邊,而是必須實踐力行。平時應教導孩子設身處地為他人着想,說一句話做一件事都能先考慮對別人可能造成的影響,對別人有害無益則不說不為,才是莫大善良的表現。當然,大人必須經常協助孩子思考與反芻,久而久之,孩子就能明白怎麼行動對別人與自己最為有益。
孩子投入人群之中開始群體生活,確實會發生形形色色的問題,時間一久,問題愈演愈烈。所以,我們不妨先為孩子栽下「善的種子」,然後慢慢孵育他發芽茁壯,在孩子成長的路上,父母也就可以輕鬆的放寬心啦!
相關文章
- 三分鐘的教導經驗 (2006年4月20日)
- 美國班主任的故事 (2006年4月18日)
- 一粒種子的信念 (2006年4月15日)
- 怎樣培養孩子的寛容心 (2006年4月14日)
- 赤子心 (2006年4月11日)
- 親子共讀 (2006年4月10日)
- 給孩子一個表現的機會 (2006年4月7日)
- 賠了親情 賺到什麼? (2006年4月5日)
- 為兒孫積錢財,不如教子孫修身重德 (2006年3月31日)
- 重做一回母親 (2006年3月29日)
- 建立量入為出的習慣 (2006年3月11日)
- 天定子女命運 何必費盡思量 (2006年3月10日)
- 快樂所得 (2006年3月8日)
- 轉換生命的情緒 (2006年3月6日)
- 大法小弟子勿忘精進 (2006年2月25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