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慧學校】當今大多數父母親,無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要過的比自己安逸、舒適,至少要比自己富有。為此,不惜節衣縮食、揮灑重金、精心安排子女的課業、斤斤計較子女的成績、相互攀比子女的技能、爭分奪秒的為子女增添一技之長。社會的傳媒導向亦推波助瀾,每每出現一名高學分尖子學生,往往再來一段老生常談,無非是父母如何幫助並管理孩子的讀書計劃、控制孩子自由娛樂時間、提前調升孩子課業的難度、千方百計讓自己的孩子涉獵更高更廣的知識面等等,此尖子學生和彼尖子學生經歷基本雷同、略有小異。
此言一出,似有吃不到葡萄,說葡萄酸之嫌,是與否見仁見智,絕無強難。只想談一例,供您研判。有一同事,父母皆為早年燕京大學的高材生,此同事是二老唯一掌上明珠,她婚後得一子(獨生子女),此子可謂眾星捧月、倍受呵護。生活上自不必說,那早期啟蒙、培養情趣、智力開發、琴棋書畫等皆被已退休賦閑的二老義無反顧的承接下來。一繙循序漸進、周密安排,精心施教,孩子不負眾望,三四歲可結結巴巴讀簡單兒童讀物、五六歲背熟唐詩三百首、七八歲與外祖父棋盤對壘、與外祖母合奏一曲,小學一、二年級等同重新複習,自然第一,加上那濃眉大眼、鼻直口方、齒白唇紅的美少年俊秀模樣,真真神童轉世、齊齊眾口皆碑。
待到孩子小學三、四年級時,外祖父、外祖母相繼過世,同齡孩子啟蒙教育漸漸的與他趨於同步,成績就開始後移,但仍屬前幾名。到五、六年級時,這孩子的優勢仍是流利背誦唐詩三百首,而別的孩子能用剛學的一首唐詩編輯出優秀的作文。其他的學科成績漸漸力不從心,勉強的考上個普通初中。強烈的反差,周圍妒忌的、惋惜的、興災樂禍的及各式各樣的議論、調侃無形的使孩子揹負了沉重的心理壓力,表現出十幾歲孩子少見的沉默和病態的寡言。
那時的我,雖孑然獨身,更無子嗣,但此事對我的觸動卻很大。因此,儅我的兒子在我體內蠕動時,無絲毫培養他成為全才、拔尖、精英的宏偉目標,更無奢望他高官厚祿、光宗燿祖,只要心智正常、身體健康足矣。由於對孩子未來的目標定的低,對孩子的教育和學業督促方面自然輕鬆豁達,未覺任何壓力。這不意味著對孩子放任自流,子不教、父之過的古訓不敢忘卻。注意孩子的天賦特長,因勢利導、營造其發揮環境不敢怠慢。對他常說的話是,別介意結果,只要全心付出,努力做到最好即可。如今,我兒已十六,自八歲入了天才班,晃晃蕩蕩現今已達八年。成績或多或少總會高過平均線,評語基本是優秀(Excellent),偶爾得個良好(Good)我仍感滿足。
其實,絕頂聰明與弱智低能之間是眾多的普通孩子。而如何正確引導、教育好這一群體,為他們奠定高尚的、自律的、傳統的人生基礎,注入誠實、友愛、盡責、守信的處世哲理,對社會、家庭及他們的後人的影響,才是最至觀重要的。至於孩子未來富貴、貧賤自有天來定,何必你我費盡思量,有道是天命無法逆、天意不可違。不僅將送子進入世界頂級學府、成為萬人矚目的精英或躋身上流、富甲一方視為教子有方、育子成功,只要子女集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於一身,做一個普通藍領工人也不能說是失敗吧。總之,不僅自己淡泊對金錢、地位、名利的追求,還要淡泊對自己子女金錢、地位、名利的追求,就不會為子女教育問題所困、所累、所擾,且如吃飯、睡覺般稀鬆平常。
相關文章
- 轉換生命的情緒 (2006年3月6日)
- 大法小弟子勿忘精進 (2006年2月25日)
- 對同性戀的省思 (2006年2月22日)
- 對不起 (2006年2月19日)
- 轉換生命的情緒 淺談真、善、忍的品德教育 (2006年2月17日)
- 一封可愛的道歉信 (2006年2月16日)
- 小事成就大事 (2006年2月16日)
- 快樂的學習 (2006年2月8日)
- 孩子是父母的責任 (2006年2月7日)
- 有智慧的父母 (2006年1月22日)
- 一個父親的教養偶得 (2006年1月19日)
- 分數的迷思 (2006年1月10日)
- 小事成就大事 (2006年1月4日)
- 誰要吃四桶餿水? (2006年1月3日)
- 愛他,就給他一個健康的身體 (2005年12月25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