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->家長園地

轉換生命的情緒

淺談品德教育

文/昭慧

【明慧學校】“你真古意!”(閩南語)當大人對小朋友說這話時,到底是在讚美呢,還是責備?“古意”原本是句好話,形容古人的心腸大多純真、善良,但現代人卻普遍賦予了負面意義,好壞都不清楚了。因為時代資訊繁雜混亂,價值觀念多元龐雜,幾乎每個大人普遍都存在著困惑:有沒有一個簡單易行的東西,可以用來教養子女?筆者翻閱古今中外書籍,發現“真”、“善”、“忍”三個字就具有良好效果。

人家常說要保有“赤子之心”,“赤子”就是小孩子,要保有像小小孩一樣純真善良不受污染的心。倒不是教人不要求知、摒棄專業能力,學生沒認真學習就不是好學生,大人沒做好自己的工作也不算是好職工,那怎麼能說是“善”呢?這句話主要是講要保持自己思想的純淨。

其實,要教小朋友遠離暴力色情電玩、毒品等誘惑,一味的禁止接觸還不太容易,最主要還是要有個正確的思想指導,讓他會去監督自己的心,有正念就有端正的言行。人要保有純真,大人何嘗不是這樣?往往有一個情況是這樣,哪家孩子有什麼優秀傑出的表現,光宗耀祖,人家會說是“前世燒好香”、“祖上積德”!你想,人要不努力、修養好自己那顆心,買香大把大把的燒,真會帶來好運?如果真有“祖上積德”的話,那麼長輩們做好自己,不也正好給小孩子們立下好榜樣,那後代孩子們將來不得好嗎?當然了,教孩子不說謊造假,做人誠懇,做事講理,提升理性、智性,也都在保持著心地的“純真”,認“真”的人最美。

有些父母怕子女在社會上吃虧,教孩子要懂得“反擊”、“給他點顏色瞧瞧”!“人善被人欺,馬善被人騎”是社會中的一種偏見。其實,人與人之間本就是緣分化來的,所以人際間的緊張衝突,也一定有它的因果關係,因此,凡事都須要善意的去理解與表達。廿一世紀的教育,最需要的就是讓人能擁有一顆對自己、對別人、對天地都懷著善念的心。

現代孩子難得吃苦,挫折容忍力偏低,很容易引起人際衝突。凡事與自己、與別人過不去,因此也容易讓疾病上身。我們可以教養孩子從生活當中學習智慧的觀察與對待受挫情境,有效培養安定情緒,從而去喜樂面對不如意十之八九的人生。這種“忍”沒有含淚委屈,其包容如江海納百川;可能了不起也就是失去眼前那麼點既得利益,但是放下爭鬥心後,得到的卻是更高的智慧與愉悅自在的人生。

其實,在衝突矛盾的情境中,人最放不下的往往是自己。如果能暫時看淡自己、放下自己,處處先想到別人,將心比心,將更有助於去醞釀健康成熟的人際關係。

寥寥幾句雖是閑話家常,但對一個人的生命品質影響卻很根本。“真”、“善”、“忍”的美德是衡量好與壞的標準,當然它還有更多更大的內涵,有待你我共同體會與實踐,對社會人心也能帶來更好的狀態。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