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->歷史典故

《百家姓》(58-3):宓

文/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

【明慧學校】

宓(ㄇ一ˋ)。

【歷史來源】

出自於上古的伏(宓)羲氏,與伏姓的源流是一樣的,是伏(宓)羲氏的後裔。宓姓始源於遠古始祖伏羲氏,在古代,因宓( 古音伏,今多讀 Mi 音蜜)字和伏字通用,伏姓也稱宓姓。所以後代子孫統稱為宓姓。

註:伏羲,古代的時候也稱作宓羲,又作庖羲。他的後代有宓(伏)和包兩個姓。所以說伏姓和宓姓實際上是一個姓。如漢代人伏生,也叫做宓生。

【郡望】

1、太原郡:秦朝的時候置郡。在今天的山西太原市一帶。

2、平昌郡:南朝的宋將頓邱郡改成徐州平昌郡。相當於今天的河南省中部。治所在頓邱。

註:宓姓望族居住在太原(今天的山西太原)、平昌(今天的山西安丘縣西南)。

【堂號】

鳴琴堂:春秋的時候,孔子的弟子宓不齊為單父宰。不齊是一個很仁愛的人,而且很有才智,他每天只彈琴作樂,看來不像他的同學巫子期治單父表現的勤勞。但是單父仍然被他治理得很好。人們誇獎他是「鳴琴而治」,所以叫做「鳴琴堂」。孔子誇獎他有「王佐之才」。

【歷史人物】

宓不齊

宓不齊(西元前521→?年),字子賤,春秋時代魯國人。他是孔子的學生,小孔子三十歲。《史記》上有這麼一段記載,說明孔子對這個門生的評語。

孔子讚美說:「子賤真是個君子呵!魯國要是沒君子的話,那他又從哪兒學得這樣好的品德呢?」

子賤做魯國單父地方的邑宰,叫人回來報告孔子,說:「這裡有比我不齊賢能的五個人,他們教導我施政治民的方法。」孔子聽了說:「可惜呀!不齊所治理的地方太小了,要是治理的地方能大一些就好了。」

宓不齊治理單父(《呂氏春秋》記為「但父」),擔心魯國國君聽信讒言而干涉自己,試圖間接勸諫魯君:

在要辭行前往單父的時候,宓不齊讓兩個魯君身邊的官吏跟著他到單父去。到達後,他讓兩個官吏寫文書。官吏寫文書時,宓不齊在旁邊搖動他們的手肘(掣搖其肘)。官吏文書寫不好,宓不齊佯裝生氣。官吏因而請辭回去。宓不齊說:「兩位寫文書寫得不好,回去之後要努力。」

那兩個官兒回到魯君身邊時,他們告訴魯君:「不可以幫宓子寫字。」魯君問:「為什麼這樣說?」官吏回答:「宓子讓我們寫文書,在旁邊搖動我們的手肘,寫不好還生氣。」魯君說:「這是他要勸諫我啊。」於是派人告訴宓不齊說:「單父不是寡人所有的了,是你的了。單父的事情由你決定吧!五年之後再來簡要報告。」

孔子很喜歡聽音樂,覺得音樂能調和人心,使國君和百姓和睦共處。而宓不齊正是個彈琴的好手,據說當時他鳴琴而不下堂治,但是一樣把單父治理得很好。他以彈琴來感化人們,使天下太平。所以孔子非常喜歡這個學生,稱他為君子,說:「宓不齊雄才大略,能夠輔佐霸主。」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