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->歷史典故

《百家姓》(56-3):巴

文/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

【明慧學校】

巴(ㄅㄚ)。

【歷史來源】

1、出自於鳳姓,以水為姓。根據《姓氏考略》和《路史》資料記載,上古時代,伏羲氏有位後裔後照,定居於巴水(今四川省東部一帶)。他的子孫便以巴水為姓,簡稱巴氏。之後便住在這一帶(含今川、鄂、湘、黔邊地區)的共有5個民族,分別為巴氏、樊氏、醰氏、相(向)氏、鄭氏。巴氏住在紅色的山洞裡,至於其他五族便住在黑色的山洞裡。由於各自信仰的神靈不同,導致他們常常相互爭鬥,生活變的很不穩定。後來大家認為再這樣下去不行,因此協商決定推舉一位首領帶頭。而方法便是五族各派出一位代表進行比賽,贏的人便是首領。巴族推出的代表叫務相。他在兩場比賽(擲劍和賽船)中都取得了勝利,因此當上五族的首領,號稱廩君,他的後代多數也稱巴氏。

2、出自姬於姓,以國為姓。根據《元和姓纂》及《通志.氏族略》記載,周代有個國家叫巴國,開始被封的國君是子爵。巴子國轄境相當於現在四川省的旺巷,周慎靚王五年(西曆前316年),並於秦。巴子國國君的後代,就用原來的國名巴作為姓氏。再根據《世本》記載:「巴子國,子孫以國為氏。」而又根據《春秋.巴子》和《路史》記載:巴,周代國名,姬姓。

3、出自於北方少數民族改姓。明清時期(約300年前後),滿族、蒙古族人遷徙中原(特別是滿清入主中原)後,有不少的滿人和蒙古人受漢化影響,一部分從漢姓,改為單姓巴。

【郡望】

1、高平郡:西晉時將漢代原有的山陽郡改為高平郡。治所在昌邑,在今山東省巨野縣一帶。
2、渤海郡:西漢始置,治所在浮陽(今河北省滄縣一帶)。轄地在今天河北省、遼寧省的渤海海灣沿岸一帶。
  
【堂號】

1、雙卿堂:源出戰國時巴國將軍巴蔓子,因巴國發生內亂,出使楚國,要求楚國出兵平亂,答應楚國,亂平後,割給楚國3座城。楚國出兵平了巴國亂後,向巴國要城,巴蔓子對楚國使者:「城不能割,請拿我的頭謝楚王。」說罷,自刎而死。使者帶了巴蔓子的頭見楚王。楚王對巴蔓子的忠君愛國,非常佩服,就用葬王卿的禮節葬了巴蔓子的頭。巴國也用葬王卿的禮節,葬了巴蔓子的屍身。

2、巴姓的主要堂號還有高平堂。

【歷史人物】

巴蔓子

巴蔓子,東週末年忠州(今重慶市忠縣)人。曾任巴國將軍,生卒年不詳。

據晉•常璩《華陽國志》記載:周朝末年,巴國發生內亂。巴國將軍巴蔓子請求楚國出兵協助,並許諾以割讓三個城池作為楚國出兵協助的代價以為謝禮。於是楚王派兵救巴,巴國內亂平息,楚國使者向巴王請求割讓城池。

巴蔓子說:「憑藉楚國的能力幫助我們克服了困難,我們確實許諾過割讓給楚王城池,許諾為大丈夫誠信之美德。然而巴國疆土不可分,人臣豈能私下割城。吾寧可一死,以謝食言之罪。請將我的頭顱獻與楚王以示感謝,並代我向楚王請罪,城池不能割讓。」接著立即舉劍自刎,人頭落地,滿座大驚。

巴王將巴蔓子頭顱交給楚國使者帶回去覆命。楚王看了歎息說:「如果我無法得到巴蔓子這樣忠直的大臣,要城來有什麼用!」馬上以上卿的禮節厚葬其頭顱。而巴國在舉國悲痛之餘,也以上卿的禮節厚葬其無頭之遺體於國都。

相關文章